前言 此文乃與某法師於虎年對談所成,該師於俗時,業以勇猛精進,出家為僧後,更是如此。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故後又稍加整理。 不輕菩薩於世俗勝義皆說法無畏,盼望學人亦應當效法不輕菩薩。 傳者,傳揚、傳導、傳佈,然我等尚且未證果,如何傳揚、傳導、傳佈佛法?應當用漢「語」佛教為佳,謙遜義故,以語表義,又能突破世俗地域限制,如今基督宗教尚且有漢語基督教等研究,佛教者,亦能超越彼等。古德諸師不論身處中亞或者他處,若無文字記錄則難以追蹤,若有諸多領眾等,亦能薰修。因世俗制度封鎖,是故難以如印度托缽等,也是沒辦法中之辦法。
當善、不善心所現行又薰染於境時,於未來則必會又現行。如是如同電影之影格於一瞬間現行,僅僅只有幾秒,人生似乎已經走完,一切影像皆顯現於前,猶如重臨現場一般,此即心識薰習力故。
佛陀教育基金會參酌本會《成唯識論述記》新編,另外加上科判而成《成唯識論述記》(新標併科文),彼版本之內文有隨意更動之處,有幾點需要釐清: 一、如《成唯識論述記》卷三末根據諸藏版本應當為:「論:豈斥他過,己義便成?述曰:第三、外人反云。論主遭難,不能出理,而行返質︰豈斥他過,己義便成?下第四、答。」 而該會版本《成唯識論述記》(新標併科文)則將「下第四、答。」更動順序,排到下句論文內,如:「論:若不摧邪,難以顯正。下第四答。此論主答。黑山既傾,白日斯現,故須破也。」
台灣要長久發展運動產業就得借鑑日本與中國大陸。 為什麼許多台灣選手都跑到中國訓練?原因無他,因為中國職業、商業賽程多,有許多獎金可以拿,這對於運動選手來說,是個生計與獲獎的歷程。但是台灣的政府等到奧運過後,是否能夠增加地方創生的機會?還是也一樣需要運動員自我尋找職業賽等商業競賽或者培訓?
還是台灣開發的Notepad++最好用。 . 最輕量 . 開啟最快 . 可置換字體 . 可更換佈景 . 可設定字體大小 . 可支援markdown . 可匯出 . 可自動記憶上次編輯進度 ....
先前因為於日本策展台灣與日本國際交流展,橫濱美術館與日本財閥諸如三菱等為當時的主辦方,寄給我內覽會的招待狀。 什麼是藝術文化展的內覽會?就是預展,但是僅開放給與重要來賓參觀,日本對於重視文化工作者,會根據對方的影響力而給予內覽會招待狀,但對於在日本來說,實際上很正常。此次內覽會貴賓有 林文子 (橫濱市長)、渡辺雅隆(朝日新聞社社長)、 上田良一 (NHK會長)、逢阪恵理子 (橫濱美術館館長)、 佐々木建史 (NHK事業センター専任部長)、 澤和樹(東京藝術大學學長)、 澄川喜一...
從十餘歲開始學佛時,常常進行閉關,短則一星期、中則趁寒暑假進行閉關一、二月,不下幾次,最長時約莫兩年半。 許多人說學佛乃逃避現實生活之苦,實際上非也,學佛乃與世間色、受、想、行、識五蘊之苦直球對決,正視於此身、受、心、法四念處所生、所緣種種執取,諸如我愛、我貪、我苦、我樂等,於此所愛境而生一切苦。
台灣確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曾經在中國福建、兩廣出差,以前閱讀佛教經論認為此等地方應當有諸多佛教寺院或者民間信仰等寺廟,諸如土地公廟,中國面積這麼大,其所供奉之佛教、民間信仰之佛菩薩、神祇等應當會更多才對。結果,大失所望。一直記得當時見到其觀光用途之佛寺,一入內即尋找大雄寶殿或者主佛處,五體投地頂禮,只見其他當地人(包括官員)雖然也以手勢合掌膜拜,但缺少了點什麼,看起來動作似乎非常生澀。或許只是為了迎合我而做出這些舉止吧。
利用google map的時間軸去比對是否有經過疫情感染的路線。 教學:https://mrmad.com.tw/google-maps-timeline 台灣本土案例足跡地圖:https://goo.gl/maps/GRQVe7zsXB7AzBhf7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鑑真和上展,參月貳拾柒日展。 和上者,本為親教師義,因訛傳演變成為和尚,非也。《集成編》說:「第三重譯直譯者,一、直譯,如五印夾牒直來東夏譯者是。二、重譯,如經傳嶺北,樓蘭焉耆不解天竺言,且譯為胡語,如梵云鄔波陀耶,疏勒云鶻社,于闐云和尚,又天王梵云拘均羅,胡云毘沙門是。三、亦直亦重,如三藏直齎夾牒而來,路由胡國,或帶胡言,如覺明口誦曇無德律中有和尚等字者是也。云云。」
問:世間學者撰寫佛教經論等書是否能閱讀?略:若是世俗學者撰寫佛教經論之義,乃在疏通法義、文獻等,加之彼等人於古德不隨意誹謗,亦能閱讀。 然彼等若未皈依佛教、受持五戒、菩薩戒等,則本身並未為佛教徒,閱讀彼等人著作雖然諸見詳細分明,然多半於未來走向徒增我見之路,閱之無益處。
答:此中依《中論》〈青目釋〉所說,識蘊因為色、聲、香、味、觸等,眼、耳、鼻、舌、身等而生,以眼等諸根了別有不同之緣故,於識蘊亦有分別差異。此識蘊為在於色、為在於眼、為在於中間?並無有決定義。 但於生已之後,識了別於法塵,識能了別此人,識能了別彼人,識就是如此了知此人,了知彼人而識為於彼人能知不同,於此二者難可分別了知。 例如眼識,耳識亦難可分別了知。以難可分別了知之緣故,或者說識蘊是一、或者說識蘊為異,並無有決定,分別但為從眾緣而生之緣故,眼等分別之緣故所以空無有自性。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總共二百餘萬字,分成二十冊出版於世。《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為日本 日本横岳湛慧法師所著,內容為註解《成唯識論》、《成唯識論述記》,並廣引《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唐...
孔廟,廟者,本為以祭祀祖宗之用,如:太、祖、家廟。於儒教則以祭祀先儒作為主祀。大成殿:大成至聖 孔子、復聖 顏子、述聖 子思子、宗聖 曾子、亞聖 孟子。崇聖祠:孔子五代祖肇聖王...
德一法師出生 日本法相宗德一法師為西元760年出生,藤原仲麻呂的第十一個小孩,又稱徳溢、得一,藤原仲麻呂本為聖武天皇皇后光明皇后信任,而後又為孝謙天皇得力助手,孝謙天皇為日本女天皇,根據《扶桑略記》:「亥廿七日,天皇孝謙相率太上聖武天皇皇太后光明子,行幸於東大寺。請五千僧禮佛。是日,八幡大神拜東大寺。百官諸氏人等咸會,作種種樂。同日,詔:「施東大寺封四千戶,奴百人、婢百人。」或記云:「大佛開眼導師,婆羅門僧菩薩。云云。」為憲記曰:「東大寺供養之日,行基菩薩、良弁、菩薩、佛誓、伏見老翁等,或從天竺來,或垂跡於我朝,皆以來集,助成御願。」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孝謙女天皇皆為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