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現場自我簡介》


近年來,我以風景與自然的造形為靈感來源,創作油畫作品。
這次配合展覽主題,選擇風景作為題材,但平時的創作多以自然界中具秩序性的形態為主——例如雲、波、水流、樹影、樹形、結晶、龜裂、生物的紋樣等。
我相信,自然萬象之中,蘊藏著一種秩序之美。
過去的個展中,我曾以 「無為自然」與「天雷無妄」為主題,秉持尊重自然造形、順應天地運行之「道」來創作的理念。
在2023年與2024年的個展中,我的主題為「形而上者,形而下者」。自然界中反覆出現的形態似乎都遵循著某種共通的造形法則,而這些則是來自於不可見的力量作用。
在道教與《易經》中,這些看不見的作用被稱為「形而上」之物,也就是『道』(Tao),萬物的本質與根源。這種「道」是由陰陽之氣的互動所形成。而這種氣的作用所顯現出的現象與形體,便是「形而下」之物,也就是『器』。
我認為,在創作時,有意識地體會這個「形而上」之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易經.繫辭上傳》


這次的創作以日本的富士山、還有我在日本生活的城市附近的江之島作為主題進行創作,配合日本的吉祥物鯨魚以及白龍,希望藉由這次的交流,能夠讓彼此沒有距離、更加深刻的認識彼此。
關於里拉琴(Lyre)
里拉琴(Lyre)是一種源自美索不達米亞與古希臘的樂器。
它通常是小型木製的構造,以溫柔細膩的音色為特徵。
(長谷川所使用的豎琴,其尺寸比一般常見的款式大了約兩圈。)
演奏時以指腹輕輕觸弦,使其震動,因此殘響極為豐富。
它能溫柔地撫動聽者體內的水分,引導身心進入深層的放鬆狀態。
這種樂器也被應用於施泰納的音樂療法之中,擁有如同靜靜包覆我們的音響特質。
我運用這把豎琴,結合歌聲進行「自彈自唱」的演出。
豎琴雖然尚未廣為人知,然而它的靜謐與共鳴,能為忙碌的生活帶來片刻的心靈休息。
誠摯希望您能靜靜傾聽這段音色,並從中獲得片刻的愉悅與安寧。


本次展覽將展出「Sakura River」系列中的四件作品。
本系列靈感來自音樂類型「City Pop」所營造的懷舊與夢幻氛圍,並以東京隅田川沿岸的賞櫻景點作為創作主題。
每到春天,隅田川沿岸櫻花齊放、整齊綻放,形成一幅令人讚嘆的風景,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欣賞。如此美景得以延續,是仰賴社會在政治與經濟上的穩定與平衡,使日常生活得以持續。
然而,這樣熟悉且珍貴的風景,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脆弱。
「Sakura River」系列的創作,旨在溫柔地提醒我們:這些平靜與美好的片刻,若不加以守護,終將可能悄然消逝。

教書、畫畫、走向大自然我樂此不疲,三者之間在我的文藝生涯中,彼此互相結合,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樂事,即使不是英才,也使他們了解藝術、愛好藝術、進而使藝術生活化。而我自己在教學之餘經常遊山玩水,在大海邊垂釣當個煙波釣徒,早日將魚脫離苦海。並將心中所感受得一切寄情託性於自己得作品中,因此我的所有作品大部份憑想像而寫,類似某些地方而已。教學時面對的學生很多有繪畫基礎者,如何使兒童到成人諸階段的人,了解繪畫不是藝術家的專利品,藝術的簡與繁之安排,其間的形、意、色、筆、趣、妙和潤、燥、濃、淡、明、暗等如何處之得宜,而且要自己的學生日後能成爲一位好的小學老師,總總作爲誠屬不易,當然教學的日子有苦有樂,在教學相長之下又何樂不爲。
游藝生活沈醉筆墨氣韻之魅力
安排自己的生活是很重要的,花東兩縣的風景,以藝術的心眼來看,其美景不勝枚舉,眞的有畫不完的風景,拿起畫筆揮灑之樂,見色彩與水份的漲暈互陳、筆趣盎然才能眞趣來往。在我的畫中有些數分鐘完成,有些須數天或數月才能完成,就繪畫而言,畫不在大小,貴在畫中之境及其筆墨是否能相發,所謂「筆簡氣壯,景少意長」或「意足不求顏色似」……。然而繪畫的領域是多面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者只能自娛而已,面對大衆尤其是身爲美術教育者,心中雖然想要表達「筆簡形具」之境,亦須作多方面之探索以利教學。就因爲這種心態使我覺得繪畫創作之方法,像海一樣大而寬廣,像海浪一樣沒有定浪。每當在岩石上看海時,那些海波像「無字天書」般一直在變,其造形之美最好不以留白爲精簡之極,必竟能達到「視而不見」,卻「觀之有物」者不多,否則「曲高和寡」就失去其教育之目的。 所以我的作品中簡繁均有,而且把自我的心境以文字寫出,希望大家能喜歡。


「台江七股濕地接連一望無際的大海是陳志良創作水墨西拉雅靈感最主要源泉,《鰲鼓》(2023)七股濕地新生地水面上植物奇幻鏡象,超現實意境不是當代數位虛擬所能比喻。」---藝術評論家 陳奇相(藝術評論家巴黎總會成員)


在這幅作品中,小狗、小鳥和鴨子在草叢中互相挑釁,展現了自然界中動物之間的有趣互動。小狗的好奇心和活潑的性格使它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探索的渴望,而小鳥則在高處翱翔,時不時地發出清脆的叫聲,似乎在挑釁地挑戰小狗的膽量。鴨子則悠閒地 waddling,偶爾用它的叫聲回應兩者之間的嬉鬧。
這個畫面不僅反映了動物的天性,也象徵著生命中的競爭與友誼。草叢的綠意盎然,給予了整個場景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讓人不禁想起春天的暖陽和生機。透過這樣的創作,我希望能引發觀眾對於自然界的思考,並感受到動物之間那種純真的互動與生命的活力。

在這幅作品中,我運用了錫箔紙作為底材,透過刮刀技法將顏料刮上去,讓錫箔紙的光亮在畫面中浮現。這種獨特的創作方法不僅增添了層次感,還使得畫面在光線下閃爍,營造出夜晚的神秘氛圍。
夕陽的餘暉和星空的靜謐交織,作品仿佛將觀者帶入一個夢幻的夜晚景象。刮刀所形成的紋理,讓每一處光影都充滿了動感,猶如夜空中流星的閃爍,讓人不禁沉浸於這段幽靜而美麗的時光。
透過這幅作品,我希望能表達出對夜晚的敬畏與欣賞,讓觀者感受到那份寧靜而又充滿幻想的美好。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片星空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秘密與夢想。


連瑞芬字澡雪,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赴歐習藝,獲法國凡爾賽美術學院造型藝術證書。
書法師從傑閣連勝彥先生及張穆希老師,曾任澹廬書會理事長,傑閣書會會長,為澹廬曹公秋圃之三代弟子,目前從事現代水墨及書法創作。
2018年獲第19回國際書畫交流展大賞書法類銀獎;2019年受邀新北市文化局書畫個展;畫作獲國家藝術銀行購藏;兩度受邀國父紀念館中山青年創作獎書法類評審。2024年受邀舉辦第五次父女聯展於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已舉辦個展15次,國內外重要聯展80餘回。
現任臺灣女書法家學會理事長、澹廬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澹廬書會/傑閣書會 諮詢委員、中國書法藝術基金會董事、中華藝術研究院院務諮詢委員、三重先嗇宮墨堂書法指導老師。
參展作品:
時之芳庭No.3
「古石發新枝,千妍與時同。」 時之芳庭乃蘊自時間之芳華,運用具有時間質相的山石結合花木展姿,喻示歷經歲時滋養、淬鍊出的生命之花。賦與水墨題材一種歷久彌新的人文意境。


西 幸恵 Nishi Yukie 黃色的微笑 smiling yellow(1-5)
這件作品《黃 笑う(えまう)》是我在2023年,發表過《赤 躍る》、《緑 湧く》、《青 唱う》等色彩系列的其中一件,這些作品分別在東京都內三個不同的畫廊中,以不同的時間與方式展示。
在此次的「與風景的對話」展中,我選擇將這件作品以“心象”和“風景的記憶”為接近的理念來展出。
我的創作基本理念是將概念性與繪畫性相融合,並在材料和質感上保持獨特性,同時意識到如何以何種形式、何種比例將繪畫元素中的詩意和情感融入作品中。
此外,作品的主要元素之一是,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包括人類,並非僅僅是表面所見,而是擁有多層次的存在。因此,我會使用燒切的紙張等材料來創造層次感。在這個意義上,這件《黃 笑う》由於使用了支撐面板的正反兩面和框架,更能表現出這種多層次的特性。
關於燒切紙張的技法,我已經在創作中使用了超過20年。最初的目的是希望能將“畫”以外的動作融入到繪畫中。
大家經常問我,“能按想法燒出來嗎?”
我會回答:“怎麼可能會按想法燒出來!”
這種不可預測性正是給創作和作品帶來生動感的原因。
這個四邊形具有鋭角,因此能較容易表現出方向性,這次使用了線材,使畫面上能表現出不僅是單一方向的方向性。這種方向性讓五個元素互相影響。我認為,這種互動是組合作品中的一個重要點。
面板上貼的是水彩紙(西洋紙),而四邊形部分則使用了壓縮過的插畫板材,我通常使用1.5mm厚的版本。這些材料與巴爾薩木板一同加工,便於操作。我會根據需要使用各種紙張,例如和紙等。
這次使用的線材是來自青森縣的傳統刺繡用線,原本有20至30種顏色可供選擇。
上色部分主要使用丙烯顏料,但也會使用各類筆和色鉛筆。
作品上的花紋將會吸引觀眾的目光。將照片融入作品中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照片對於繪畫來說過於直白,而印畫紙則具有強烈的素材感。
這次使用的花朵照片來自松江市的由志園(庭園)的花手水,拍攝後印出,並做了彩色複印,再作為“紙”材料的一部分,與其他元素保持平衡。
我也特別注意,將花朵融入作品中的面積不會過大。
我總是保存著這類不過多語言表達的素材照片,也就是在照片中只有主語,而沒有謂語。
那麼,這件《黃 笑う》的最大特色是,每一件作品並沒有上下左右的區別。
這樣的展示方式使得每件作品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表情。
依照時間、場所、甚至是觀眾,每一件作品都能以相同的方式創作出不同的版本。
例如,在這個畫廊中,觀眾們可以自由地重新組合這些作品,這就是觀眾參與的創作過程。
如果您喜歡,請嘗試各種挑戰。我相信您一定會發現、享受其中的樂趣與驚奇。
這就是黃色笑容的魔力。對您而言,黃色有什麼樣的回憶呢?
菜花、蒲公英、向日葵…對我來說,是含羞草。
我希望《黃 笑う》能帶給您不斷變化的表情,並繪製出懷舊而珍愛的心靈風景。


畫群峰白雲、紅樹青松、江山如畫。
欣賞這幅作品時,你可以和大自然結合,渾然忘我。
此畫是許海欽從歐美巡迴個展歸來之作,設色大膽癡狂線條灑脫奔放,技法上深受巴黎野獸派畫家馬蒂斯大師的影響;又此畫創作期間,許海欽正值交換教授於韓國馬山慶南大學,常常往返漢城與馬山之間,途中經過洛東江,他驚嘆其秀麗江景,並遠眺程程相送的崇山峻嶺,其參天古木有萬紫千紅氤氳縈繞著,鴻蒙亙古氣象萬千。
許海欽藉此畫作表達他對人生的理解、對自然的理解、對藝術的理解,他憧憬這三者之間的和諧共存。此畫凝聚大自然中萬物生命之性靈,這性靈通過藝術的轉換,給我們人類帶來永恆的啓迪,這幅畫道盡了生命與宇宙無限的美好關係。
(6/25 2025 海月堂隨筆)



蔡梅芳【與風景對話】小小紫藤的創作理念 2025.6.
萬紫千紅,各色藤花雨林,隨風搖曳在美麗的風景中,日本、大陸、清境、花園裡……偶見夢幻般的景緻,內化為心中美感喜好,在屏東枋寮藝術村駐村期間,種植的紫藤,沒有瀑布般的壯觀,只有期待【儘量長大】,和枋寮入鄉橋邊三大紫藤花架上一樣,它永遠都只是迷你形,小波蘿麵包般,超級可愛!這已經是很療癒的景緻!
(1)欣賞外在客觀紫藤瀑布風景
(2)動手種植操作,並和學生分享美好過程
(3)內化為美感喜好
(4)內在風景抒發為水墨創作,簡捷書法線條入畫~【寫意小紫藤小品】100幅
謝謝《RUMOTAN》王執行長穆提,策展【與風景對話】日本台灣藝術家交流展(台灣站),也謝謝《隱藝術空間》,讓我們有深ㄧ層的學習與展覽的機會!非常感恩!🥰🥰🥰


「與風景對話」台日藝術家交流展-台灣站,創作理念:
喜歡描繪環境自然的變化,常常在季節更替時描繪各式植物的花開。
這次展出的『水仙舞蜓』和『五月桐花嬉蝶』便是以此發想而生的作品。水仙花盛開於初春夏初,桐花則是繁華於春末盛夏時節,兩幅作品恰代表著每一年的新生和成長。
兩幅畫作分別採用小寫意和工筆兩種不同技法,利用水墨礦物顏料各別在生宣紙和熟宣紙上作畫;在生宣紙上控制微暈的效果,展現水仙花柔軟但堅韌挺拔的傲氣,在熟宣紙上利用工筆描繪方式及加入銀色描線和潑灑,展現桐花盛開於夏日陽光中閃閃發光的感覺。


美麗的海灣
創作此作品的理念
是根據 一個自己夢想已久的美麗海灣國家 西太平洋島國
是在網站上看到 美麗圖片 給我的聯想 喜歡它的繽紛色彩可愛的小屋及景緻 正是我夢想的地方
我藉由簡約的
構圖 筆觸和色彩 一 鼓作氣一次完成
希望有一天我能到此美麗的海灣尋找她的方舟 人文風俗 一償夙願
在虛虛實實中創作
也正是我的畫風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
作品尺寸65 × 50 cm(15P) /作品含裱框(白色木框)。
2024德國kyla插畫藝術獎_優等獎。
作品創作理念:
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為主題。
以女主角變大的腳為主題,踩踏兔子先生的屋子為主要構圖,周遭圍捕著女王的守衛、侍女、動物們,表現出愛莉絲被包圍的景象。
中間則是帶著皇冠的女王陛下,等待審判行刑的畫面,而幻想世界則用線條與不同色彩做搭配,使用流暢的線條創作,表現出不同風格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身為日本NAU21世紀美術連立協會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的台灣成員, 此次採用創作於宣紙上的現代水墨畫呈現各種肌里並且以俯瞰的視角觀看藝術家台南的故鄉麻豆將軍溪,要在宣紙上呈現立體感的肌里著實不容易,作家本人同時也是以現代水墨、宣紙進行媒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