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主自由程度雖然頗高,然在民主素養上是不如日本的。 於日本時,早上五、六點即見到於某車站兩個出口各有一參選人發送傳單,一位為女性參選人、一位則為全盲人士,我隨手收了全盲人士親自雙手遞上的傳單(當然,台灣的參選人也是會雙手遞上傳單),傳單設計內容簡要明白、用色鮮豔,其後則站有一位陪同參選之工作人員。在日本選舉時,我是沒有見過參選人藉由造勢活動等宣傳請選民吃飯的,至少在關東區內是如此,連一瓶水都沒見過,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吧。當然,選後各種派系之民意代表間接收送特殊團體之金錢等違法事情,那是有的,但比例應該少於台灣。
訪日月餘,回台已三、四日,說說此次確診情況。 確診當日晚上,因為是週五,身體發燒至三十八度半,然夜半則色身會發冷,兩種現象交織一日,隔日則又全身酸痛、亟欲睡眠,發燒兩日。第三日則已退燒至正常溫度三十六度半,身體有力氣行走,日本是沒有嚴格法規規定確診者不能外出的,然自身其實確診後,也不會想外出,因為亟欲睡眠、發燒兩者就讓色身疲憊。其實整體感受就像是高燒感冒一樣,又酸痛,因為本人施打疫苗為最早期之AZ兩劑、加上BNT一劑(本想打莫德納等疫苗,但缺貨),所以可能確診後之副作用也因人而異。
前文: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收錄奘師所翻經論,以下稱《玄奘三藏譯撰全輯》為《全輯》,總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翻譯內容若按《大正藏》分類,則遍及〈阿含部〉、〈般若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論部〉、〈毘曇部〉、〈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史傳部〉、〈外教部〉共十六部,以〈經集部〉、〈毘曇部〉、〈瑜伽部〉所翻經論最甚,本《全輯》並一一針對經論文句做整理疏文斷句,高達一千餘萬字,兩萬餘頁,每部經論並加入《大正藏》出處。
編輯說明:本論出自:一、《大正藏》第六十八卷,第2268經。二、《大日本佛教全書》第七十八卷 作者略:貞慶(日本),字解脫房:藤原貞憲子,壺坂覺憲資,居興福寺。文治二年(A.D.1186)維摩會講師,後隱棲笠置山,建保元年(A.D.1213)二月三日寂,年五十九。
《瑜伽師地論》『唯』『餘』說真如《瑜伽師地論》對於二乘阿羅漢無餘依涅槃的定義,如該論卷第八十云:「問:諸阿羅漢住有餘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於無餘依般涅槃界當般涅槃? 答:於一切相不復思惟,唯正思惟真無相界,漸入滅定,滅轉識等,次異熟識捨所依止。由異熟識無有取故,諸轉識等不復得生,唯餘清淨無為離垢真法界在。於此界中般涅槃已,不復墮於天、龍、藥叉、若乾達縛、若緊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數。以要言之,所有有情假想施設,遍於十方一切界、一切趣、一切生、一切生類、一切得身、一切勝生、一切地中,非此更復墮在彼數。何以故?由此真界離諸戲論,唯成辦者內自證故。」
摘要: 《唯識三十論頌》云:「謂此三十頌中,初二十四行頌明唯識相,次一行頌明唯識性,後五行頌明唯識行位。就二十四行頌中,初一行半略辯唯識相,次二十二行半廣辯唯識相。」然唯識相所攝之阿賴耶識,演變為諸多學人誤解唯識學所建立之第一因,故有種種對於唯識三時教理之誤解,慈恩基師「《成唯識論述記》云:「又言唯識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為,通有、無漏;唯識即相,名唯識相,持業釋也。性即是識圓成自體,唯是真如,無為無漏;唯識之性,名唯識性,依士釋也。唯內證淨,為簡依他,故說識性。何故須簡?有漏依他不可敬故,無漏依他亦俗諦故,非最勝故,非諸聖法真實性故,非所證故,非迷悟依故,或彼即是滿、分淨故,略不敬也。」
略談月稱論師《入中論》犯相符極成過 王穆提 月稱論師《入中論》言:「總如所知非有故,應知內識亦非有。」《講記》解:「此二句總破。所知謂境。若謂心有,境亦應有;若謂境無,心亦應無,二無差別故。」此中月稱執唯識宗以為心識實有故如此而說。 以下根據《成唯識論》、《辯中邊論》、《成唯識論料簡》、《掌中論》分別說明唯識正義。
戰爭是對人類文明的毀滅,暴力是對人性善良的敗壞。 只要是人,不論意見多麼相左,都不應當見他人悲劇而心喜,這是2022年,不是1800年,人類要獲得進步,應當是從心智與同理心去增上,而非始終認為暴力才是最好的手段,一個人使用言語的暴力、行動的暴力去面對現代的文明社會,只是讓自己顯現的更加野蠻。只要是人,都應當期盼這個世界不再有任何的暴力發生,否則,當人為何?如果你希望暴力能解決問題,言語上、心理上、行動上的暴力,那麼,你與鬼畜眾生又有何差異?許多人穿著西裝、穿戴各種名牌、過上好日子了,然心理上卻與畜生沒兩樣,就如同白日行走的夜叉一般。觀看一個人、一個民族的未來是否有光明的一天,你就觀看他這個個體、群體如何看到對手、朋友發生悲劇的反應,你就能從中獲得一二。
阿彌陀佛。 慶X法師: 一、奘師所翻經論只要仔細閱讀、細細思維,即知其翻譯以四字一句模式乃屬漢語功力甚好之境界,能令學人更亦受用。是故,前言要自行先訓讀、疏文、斷句等之義亦在於此,只有學人自行深入方能了會於心。 二、《成唯識論》〈疏文斷句四字版〉: 「復次,生死相續,由諸習氣,然諸習氣,總有三種: 一、名言習氣, 謂有為法,『各別』親種。
答:彌勒菩薩《瑜伽》言:「計常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皆實常住,非作所作,非化所化,不可損害,積聚而住,如伊師迦。
答:中觀宗 龍樹菩薩並不承許極微是常,並認為此見同於僧佉外道見解。此中可觀 龍樹菩薩所造《 大智度論》三處,分別為卷十二、卷七十、卷八十九。 如,一、《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復次,有有三種:一者、相待有;二者、假名有;三者、法有。 相待者,如長短、彼此等,實無長短,亦無彼此,以相待故有名。
〈解題〉 在日 本被稱為「神山」的筑波山,其原本有一日本德川幕府所保護之佛寺-中禪寺,因日本廢佛毀釋遭受毀壞殆盡。而此筑波山中禪寺開山始祖即是日本法相宗...
序文: 本書集結漢語中觀、唯識、三論、天台、以及日本唯識、中觀、唐密諸義,約莫十四萬數千餘字,本書雖名為《唯識要義問答》,然亦多收中觀等論疏,期此以正中觀唯識義而會通,冀望能予學子有一番整理與思維。 略以《般若燈論釋》、《大智度論》、《唯識開蒙》、《觀心覺夢鈔》、《成唯識論述記》、《寶鏡鈔》、《解深密經疏》、《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教觀大綱》、《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心要鈔》、《示教千則》、《唯識義私記》、《大乘法苑義林章》、《顯揚聖教論》、《大毗婆沙論》、《成唯識論本文抄》、《一乘要決》、《雜阿含經》、《菩提資糧論》、《大乘廣百論釋論》、《成唯識論》、《菩提道燈論》、《解脫道論》等論疏作為整理以成問答形式之法義章句而成,抉擇中觀唯識論師所立義而讓佛弟子能有更加深入的體會。
異生凡夫於自體上執我、我所、我慢等,即我執種子,族姓、色力、壽量、資具等即有支種子,故於此等執自體實有而有我、我所執取,一切聖者,觀唯是苦。何故族姓、色力、壽量、資具等唯是苦?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