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此句出自宗喀巴《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如云:「午二 明唯識宗失壞二諦 又汝前說:「是假有法所依因。」若依他起是有自性,雖可應理。頌曰: 『若時都無依他起,云何得有世俗因。』 若時依他起都無少分自性,則說名言世俗錯亂之因為寔物,云何得有也。此明由計依他起勝義有故,即失壞勝義諦。故唯識師所說世間名言之因,非有自性。頌曰:
問:大乘佛教戒體何義? 答:若按《大毗婆沙》說遮惡色起而言戒體為色,認為意業不能親遮惡戒故、《俱舍》說「又若撥無無表色者,則亦應無有別解脫律儀」即知此中所說乃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則須發菩提心即得戒體,若戒體為無表色,不若色能薰菩提心,然色能薰菩提心否?表即無實,無表寧實?
問:信現觀成就者有何相? 答:如大論問答云:「問:信現觀有何相?答:若有成就信現觀者,或是異生,或非異生,或於現法,或於現法及後法中,終不妄稱餘是大師、餘法善說、餘僧正行。」
問:阿賴耶識是真如嗎? 答:既說阿賴耶識是真愛著處,如何言唯識宗執此而為我?若為真愛著處,如何說阿賴耶識即是真如?若即為真如,則異生即現證真如而成佛,無始以來,恆常愛我故。足見說賴耶為真如者,彼等邏輯未明。
如果按照現在匯率計算,日本正社員一般像是大手企業從二十萬起跳,相當於台幣四萬三千多元。倘若按照台灣傳統產業如製造業月均薪資計算,也是差了一兩千台幣而已。
「若言無明異於有愛,是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無明與愛,即是智慧即解脫故。若言三毒異三解脫門,是亦名為誑於如來。何以故?空無相願,即是貪欲瞋恚癡故。」 若言無明、愛等同解脫,亦為法執,執有無明、愛自體故,即有自體如何解脫?以彼無明、愛無自體,即智慧、解脫之故。如下貪欲瞋恚癡亦同此理。
電車上人潮擁擠,似乎都在說話,嘰嘰喳喳,有人說日本是安靜的民族,我看寫這種語句者真的是對日本不懂,只要在假日、週五晚上,幾乎都會有嘰嘰喳喳的聲音。
《略述法相義》 # 二生死位 或有菩薩初地即能伏諸煩惱故初地得變易生死。 或有乃至八地方得。謂有唯受分段非變易。謂諸凡夫、四果定性。 或唯受變易非分段。謂二乘無學不定性者、八地已上菩薩。 或亦受分段亦受變易。謂前三果不定性、七地已前。以由自在受變易。煩惱未盡受分段。有起煩惱謂悲増上者,有不起煩惱謂智増上者。 或雖悲智等而所樂行不同。一怖故伏惑。恐爲失。一不怖故起。利生故。或伏或不伏有此差別也。
「對於個體化來說,難道我的世界不是也足夠了嗎?」---維根斯坦。 原宿車站出來徒步約莫十分鐘,到達了把舊公寓改建成為現代藝術展覽的畫廊或者可以說藝術中心的展場,提早到達了現場,與認識的東京先生約定好下午一點碰面,觀看著手錶,目前還有四十多分鐘,應該可以吃個午餐、喝杯咖啡吧。
台灣的民間信仰廟宇一般除了提供信徒參拜之外,大部分都有提供書法、文化等課程,基本上都是免費。這個在日本等地並無看見過,一般日本等地的神社比較多的是在神社中祈福與家庭生活各種子女成長的儀式。 也就是說,在台灣民間信仰數百年古蹟的廟宇中,也是傳遞文化的一種居所。人類的文化從數千年原住民的公廨,提供信仰與傳遞訊息的表達,解決部落族人本身的紛爭,也是類似漢文化廟宇這種文化傳遞的場所,諸如數百年前開始接觸歐美文化的閱讀聖經、荷蘭語等跨文化傳遞,大抵都是聚集於類似信仰中心的場所學習。
三年疫情改變許多,有的朋友得了癌症、有的則往生、有些則人生不順遂,...。 何謂無諍法?龍樹大士《智度》云:「無諍法皆是無相,常寂滅不可說;今說布施等及無常、苦、空等諸法,皆為寂滅無戲論故說。利根者知佛意,不起諍;鈍根者不知佛意,取相、著心故起諍。此般若波羅蜜,諸法畢竟空故,無諍處;若畢竟空可得、可諍者,不名畢竟空。是故,《般若波羅蜜經》名無諍處,有無二事皆寂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