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OTAN儒墨堂》編輯部
《RUMOTAN儒墨堂》編輯部
《RUMOTAN儒墨堂》是中文圈深度報導日本文化、產業、藝術品展覽的媒體,並且整合與提供客戶資料庫網站架設與google seo關鍵字技術的公司,以藝術品展覽與跨境電子商務品牌網站作為自身的強項。

會社介紹 / Introduction

真興(日本) 世稱:子嶋先德、子嶋僧都。興福寺仲算資,研學法相。後受密灌於吉野仁賀。住子嶋觀覺寺,長保五年維摩會講師。翌寬弘元年(A.D.1004年)正月任權少僧都。同年十月十四日寂,年七十。 ---《續大正新修大藏經著譯目錄》。
中元節本為住民以豐收土地而感念大地所發,爾後轉變為祭祀天、地、水三位一體之地官,源於漢、始於《儀禮·覲禮》,後又與巫覡宗教合流。如袁桷《燔柴泰壇議》提及:「《祭法》亦曰:「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此中即取自《爾雅》「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薶』。」
修學唯識學或者說為彌勒學、慈氏學,最為困難的並非為彌勒五論或精通唯識因明等論的一本十支論,而是修慈心三摩地,特別是實踐彌勒菩薩行,倘若說學唯識宗而不學彌勒菩薩行,則了無有益處,徒增聰慧而無能生出離等逆生死流想。
編輯說明: 本論出自: 一、《大正藏》第六十八卷,第2268經。 二、《大日本佛教全書》第七十八卷 作者略: 貞慶(日本),字解脫房: 藤原貞憲子,壺坂覺憲資,居興福寺。文治二年(A.D.1186)維摩會講師,後隱棲笠置山,建保元年(A.D.1213)二月三日寂,年五十九。 ---《續大正新修大藏經著譯目錄》
《瑜伽師地論》『唯』『餘』說真如 《瑜伽師地論》對於二乘阿羅漢無餘依涅槃的定義,如該論卷第八十云:「問:諸阿羅漢住有餘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於無餘依般涅槃界當般涅槃? 答:於一切相不復思惟,唯正思惟真無相界,漸入滅定,滅轉識等,次異熟識捨所依止。由異熟識無有取故,諸轉識等不復得生,唯餘清淨無為離垢真法界在。於此界中般涅槃已,不復墮於天、龍、藥叉、若乾達縛、若緊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數。以要言之,所有...
摘要: 《唯識三十論頌》云:「謂此三十頌中,初二十四行頌明唯識相,次一行頌明唯識性,後五行頌明唯識行位。就二十四行頌中,初一行半略辯唯識相,次二十二行半廣辯唯識相。」然唯識相所攝之阿賴耶識,演變為諸多學人誤解唯識學所建立之第一因,故有種種對於唯識三時教理之誤解,慈恩基師「《成唯識論述記》云:「又言唯識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為,通有、無漏;唯識即相,名唯識相,持業釋也。性即是識圓成自體,唯是真...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