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印度 護法菩薩同時之清辨菩薩於《大乘掌珍論》關於修觀(慧觀)之法:
「修觀行者。如是慧行無分別故。不行而行行即不行。遠離一切所緣作意。於一切法都無所住。猶如虛空。棄捨一切遍計分別。淡泊寂然如入滅定觀諸法性。諸佛法身不可思議不可了別。無二無藏無相無見。不可表示。無生無滅無有起盡。淡泊寂然無有差別。無相無影離諸瑕穢。超過一切覺慧語言境界道路。雖如是觀而無所見。不見而見見即不見。如是妙見所攝受故。能正增長無量福聚。能感無邊微妙樂果。清淨一味能滅他苦。如藥樹王饒益一切正所求願。如是正觀如來法身。不見諸法有無相故名為「正見」。以息一切遍計分別名「正思惟」。由證諸法離諸戲論一切語言悉皆靜息名為「正語」。由一切法非所作性不造彼因身語意業名為「正業」。以一切法皆是無增無減法性所有增減皆永不生名為「正命」。以一切法皆無發起無有造作勇猛方便名「正精進」。以於諸法畢竟不證境性有無無有憶念無所思惟名為「正念」。以一切種不取諸法無所依住名為「正定」。如是正觀能修如此八支聖道。此義廣如菩薩藏中處處宣說。」
清辨菩薩當時欲與 護法菩薩辯論,然 護法菩薩性本不喜論辯之事而罷(見《大唐西域記》卷十〈案達羅國〉:「城南不遠有大山岩,婆毗吠伽(唐言清辯)論師,住阿素洛宮,待見慈氏菩薩成佛之處。論師雅量弘遠,至德深邃,外示僧佉之服,內弘龍猛之學。聞摩揭陀國護法菩薩宣揚法教,學徒數千,有懷談議,杖錫而往。至波咤釐城,知護法菩薩在菩提樹,論師乃命門人曰:「汝行詣菩提樹護法菩薩所,如我辭曰:『菩薩宣揚遺教,導誘迷徒,仰德虛心,為日已久。然以宿願未果,遂乖禮謁。菩提樹者,誓不空見,見當有證,稱天人師。』」護法菩薩謂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渴日勤誠,未遑談議。」人信往復,竟不會見。」),隨後 清辨菩薩乃發願欲候未來佛 彌勒菩薩成佛後所親聞、親解不明之教法(見《大唐西域記》卷十〈案達羅國〉:「論師既還本土,靜而思曰:『非慈氏成佛,誰決我疑?』於觀自在菩薩像前誦《隨心陀羅尼》,絕粒飲水,時歷三歲。觀自在菩薩乃現妙色身,謂論師曰:『何所志乎?』對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薩曰:『人命危脆,世間浮幻,宜修勝善願,生睹史多天,於斯禮覲,尚速待見。』論師曰:『志不可奪,心不可貳。』菩薩曰:『若然者,宜往馱那羯磔迦國城南山岩執金剛神所,至誠誦持《執金剛陀羅尼》者,當遂此願。』論師於是往而誦焉。三歲之後,神乃謂曰:『伊何所願,若此勤勵?』論師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薩指遣來請,成我願者,其在神乎?』神乃授秘方,而謂之曰:『此岩石內有阿素洛宮,如法行請,石壁當開,開即入中,可以待見。』論師曰:『幽居無睹,詎知佛興?』執金剛曰:『慈氏出世,我當相報。』論師受命,專精誦持,復歷三歲,初無異想,咒芥子以擊石,岩壁豁而洞開。是時百千萬眾觀睹忘返,論師跨其戶而告眾曰:『吾久祈請,待見慈氏,聖靈警佑,大願斯遂,宜可入此,同見佛興。』聞者怖駭,莫敢履戶,謂是毒蛇之窟,恐喪身命。再三告語,唯有六人從入。論師顧謝時眾,從容而入,入之既已,石壁還合,眾皆怨嗟,恨前言之過也。」)。
其實具足五明者,方能稱為修學菩薩乘者,以是故,無論中觀、抑或瑜伽、乃至種種聲聞藏都是一位五明行者皆必須修學之三藏,法同一味故。
玄奘三藏年少在中國聽取到中印度三藏法師 波羅頗蜜多羅所提到的印度那爛陀寺關於中觀、瑜伽教法以及戒賢論師種種德慧,心中生起前往印度修學之因緣。三藏法師 波羅頗蜜多羅在當時翻譯了 無著菩薩之大乘莊嚴經論、 清辨菩薩之般若燈論釋、以及 寶星陀羅尼經(在西元2012年北京考古專家在新疆和田地區發掘出公元5世紀前古于闐梵語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