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犯罪者的心理,比你回答是非題還重要。因為,這樣才能改變未來。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莊子‧胠篋》
以個體而言,每個人或多或少在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幾次對方傷害你非常之深到你對他恨之入骨的時候,你會遇到幾次挫折,而這些挫折往往是讓你對何謂「人性」有種徹底的瞭解與體悟。有時候,你會以為「人不如獸」,獸尚且不以利害同類之獸,然人之所以不如獸者,為利而害故。此時我們的心識就是「忿、恨、惱、嫉、覆」呈現一連串的反應,而這種不善心所的薰習,對自己的人生並沒有多大的助益。
而以群體來論,當一個強國以暴力、武力恫嚇毫無防備能力的小國,每個人卻又崇敬著大國,所以同樣都是負面的力量,反倒是成為大眾一致標榜學習的方向。
這就是眾生。
如果你的心中沒有那一念的信仰,你也會很容易在人生的路上以是非題去選擇每一個事件的判斷,因為這很容易、非常容易。並不是說這些害人者無需接受法律的制裁。害人有多種,世間上有許多人以鑽研法律作為脫逃之術、更甚者,無需自己動手即可讓人一家受害,只需以一張嘴皮即可,「兩舌」就是一種惡業。
那麼,接受世間法律制裁後呢?
我們心中那一絲絲的恨意是否會再次啟動翻轉不停?你無需當聖人,倘若你還想讓自己的日子過的自在無煩惱,只有兩種方式,也是我經常用的方法:一者、默擯,拒絕往來、割席之行。二者、你得學會用慈心觀去修心(基督徒用「愛」來改變自己)。雖然有時心識會翻起過去所種下的恨意而又現行,但是,透過不斷的訓練,你會發現,這個恨意的產生是一種對幻境上以為真實的執取,不斷的觀察這些而伏除它。
學會了這些,不表示你對任何人的善惡沒有判斷力。
也不表示你在世間法上無法拒絕任何人的請求,你反而更能以超越是非題的智慧去面對世間法的一切,諸如:名利、貧富、苦樂、美醜、善惡等。
當你學會了善、惡境現前時,你能夠以心識作為工具去做種種思維、觀察而斷了自心上的習氣,隨著時間上的累積,你才會逐漸的觀察到心識上種種的心境、情緒、以及念頭生起、消滅而又生起、消滅,那麼,這時候,你會以一種淨念不斷的方式去緣於這些外境而觀察到,這些「忿、恨、惱、嫉、覆」的境界真的過於粗糙。
觀察心識生滅不斷,你會發現世界上的人類都有許多共同的習氣、以及不共同的文化。
而這些的薰染,也決定了你未來、下一刻會做的決定,通常這些決定,都是你下意識去做的決定(依唯識學稱為「第七識」。心所有法:觸、作意、受、想、思,許多禪師說觸境生心,事實上,是因為你的心識緣於外境的「觸」作用中,還沒觀察到,就已經連續產生作意、受、想、思心所),如果你沒有不斷訓練你的心識,你會無法看到這些心識生滅與自心現起習氣而去做的種種行為,等到結果的出現後,你才又開始懊悔,沒關係,慢慢來,時間,基本上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