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如何初學靜坐?

如何初學靜坐?

慢慢的將右腿腳踝盤在左大腿上,也能順便將左腿腳踝盤在右大腿上,呈現七支坐法,身體背部稍作直,但不可過於強硬的立著,會讓日後產生許多火氣、氣火容易上升,脾氣容易爆發而不穩定。

接著,閉上雙眼。可以全眼閉上,也可微閉,主要的目的在於令心專注,不必過度拘束。

燈光不必太亮,太亮則容易影響靜坐,眼睛雖然閉上了,還是會受到光線的影響,所以,將燈光調整,只需一小盞燈、有點亮度即可。過暗的話,意識容易陷入昏沉,一開始學習靜坐的時候,這是特別需要注意的。


再來,讓我們的雙手掌放置在肚臍下方約莫三指至五指處,左右拇指微扣、其餘四指,以右手四指疊放於左手四指上方,所謂的定印,以身體頭頂、眉間、鼻心、胸間、至肚臍與手掌皆能以直線比例作為靜坐(坐禪、止觀)調整身體更容易入定的方式。

接著,舌抵上顎,就是說,我們的舌頭,因為嘴巴閉著,為了讓舌頭也與身體中線達成一致性的和諧,將舌頭抵上顎,上顎,指的是嘴巴內部上方靠近牙齒部位,靜坐久了,會因為這樣的方式而產生類似唾液的津液,過多,則徐徐吞入。

有些人,利用燻香令意識心專注,其實也可不必。沉香、檀香、茶香,對於初學靜坐者來說,可能也能引發令心專注緣於一境,但,也更容易令心散亂而無所緣,何以故?本為觀身、受、心、法念處,於今則因鼻識聞燻香之香而散緣不專注。

放鬆的身體是需要的。

如何放鬆?調身體之外,也需要調整呼吸,觀察呼吸、一入、一出,這一入一出是為數一、如是漸次數二、三、四,至十,至十後,則逆數九、八、七,至一,如是來回幾遍,呼吸逐漸平穩,我們的呼吸過於緊繃、快速時,則不易入禪定,若過慢而意識心未能緣於呼吸時,則容易散緣而無法專注,取自己容易放鬆的呼吸節奏即可,越能放鬆,越善,廣說呼吸隸屬於色身,細說,則呼吸隨心識變化而有不同的節奏,觀察細微,即知,色身之虛假,除四食三食、意熟果外,皆隨識而變化。然,識緣名、色二法,總攝一切有情五蘊。

人的一生中,呼吸最容易與我們的生命貼切,但是,我們卻從未仔細觀察呼吸,有人說,觀察呼吸,是所謂的下劣種性者所修,殊不知,觀呼吸與不淨觀是為二甘露門,於聲聞阿毗達摩與大乘瑜伽師地論中皆有所說明,我們就當做自己根性不足罷,無所謂,一個修止觀者,不能觀察到呼吸的微妙處,他的心必定粗糙、未能轉細、綿綿密密的止、觀到境界、念頭現起、又能了知境界、念頭之生生滅滅、生之前念亦隨滅、滅之前念亦隨生。

初學禪定者,應當先專注身體,而不是專注在自己的意識心上,很多人說妳可以觀察到第八識,此為純屬臆測、比量,而不是現前了知,既是用意識比量得知,唯識諸論俱說分明,於此不說。

接著,觀察心念的變化,現前立少物,少物者,可為呼吸、心念、乃至意識心、心所,其實,心念即是心所,五別境故,欲、勝解、念、定、慧。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心念,是指具體境界升起之前的心念,或者是靜坐中出現的雜念、過去種種不如理作意想,無所謂,這些都是如夢幻、不真實,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隨著這些心念而攀緣。

因為攀緣而造惡,追逐惡心而無法控制轉變,如隨煩惱者,謂貪瞋癡。纏者,八纏:所謂無慚、無愧、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嫉妒、慳吝即是。

所以,我們現在要訓練自己的心,讓意識心更為專注、更為旁無他念的緣於一境。有人說,意識心也是外道見,他們不明白的是,修學止觀皆是需要依靠這意識修學,讓它更加明利,眾生心有漏、有為,無為法能修即是有為,有為則是無常、不定,我們只是藉由這個工具讓自己更深沈的觀察到過去自己愚癡的境界與身、心的變化與逐漸斷除種種貪愛、愚癡。

並不是說,要執著這個意識心為真實我,兩者大有不同。

如是的過程,至少維持三十分鐘。

接著,要結束靜坐的過程了,我們一樣,呼吸來回三次,深深的、慢慢的、密密的,來回呼吸三次,身體稍微緩緩的搖動幾秒鐘,接著,因為靜坐會讓身體產生熱能,所以,我們將雙手摩擦,再用雙手從頭到腳作按摩、揉揉身體、避免身體太快的下座而導致日後身體產生各種病變,許多事情,本來是善意的行為(因),因為一點微細的變化(緣),而轉變成為讓自己產生身體與心理的疾病(果)。

這些,我們都要注意。

接著,回到現實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

方法,並不是死的,要明白,如何運用妥當、自在,讓自己能夠更深沈、綿密的學會靜坐,是比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