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信心與慢心

信心與慢心

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莊子。大宗師》

台灣人應該對自己多點信心。

雖然這種自我感的我,是佛家所說的假我,但是認識了假我,才能真正進一步的了解諸法無自性,無自性並不是說一切法皆斷滅空,而是眾緣依他所成、遍計如空花月影、實相勝義無自體。

信心與慢心有所不同,許多人常將兩者搞混。



所謂的信心,為信實有德、實有能。而慢心,則因為自身出身、地位、身分、外貌、專業技術與他人為勝,心生傲慢為主,當然也有卑劣慢。慢,主要是居傲為性。

所以,一般人看起來很有信心,實際上並不是具備信心,倘若剝奪了他的身份、地位、外貌、存款,自然就失去了所謂的信心。

獨處,就是面對這些外在境界的產物下,是否能夠依然享受本來無一物的天真?思維這些外在的配件失去後,依然能夠以善心所面對一切的境界?所以靜坐、閉關的重要,並不是強調宗教儀式,而是面對自分身心的孤獨感,真實的面對這些。

一般來說,在中國,出身大城市的人,天生優越感多矣,也因為瞧不起外地人、覺得外地人就是農村人、鄉下人,始終讓農村人在大城市中有格格不入之感。而這種優越感,實際上不是信心,而是慢心的一種,可歸為以族性為勝他而生慢一類。

或者,每個人都覺得他自己是龍的傳人,所以,誰也不服誰,這種誰也不服誰,其實也是卑劣慢的一種。脫下這些傳說後,你是否也能依然明白活在世間上,土地的大、小不是問題,而是內心不因外在境界的制約所產生的信念,保持下去,才是自己雙腳下的土地所要闡述你人生的真諦。

在這方面,中國人也需要多點信心。

中文這麼美、每一個中文字背後的詞彙、用意都比日文、英文還要優美、還要意義深遠。生、解、斷、障,四個字就能表達出佛法上所要闡述的意義,在日文、英文很難做到這一點。

彼此有信心了,才能真正的理解,新聞、政治的背後,具備實相本質的真相究竟為何?

又無性法非有為攝,非無為攝;既非有為、無為所攝,不能為染,亦不為淨。

又於離明心相續中,應一切時,明不得起。

又不應說無明滅故,明得生起。

所以者何?

無有無法而可滅故。

當你一無所有,還能讓人生燦爛開花,內心富足,這才是信心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