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只要工作之餘,就開始重新整理、彙編與建立佛典三藏的重要論疏,除了最近剛完成了《成唯識論》、《成唯識論述記》、《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三部論疏彙編成為對讀本,倘若為紙本大正藏大概佔據了一冊半,約莫一般閱讀紙本書籍A5格式、每本500頁,可以印刷成為十本。但是紙本的閱讀也有缺陷,除不方便攜帶外,重量也是問題。
利用諸多工具、軟體整理這些經論,透過自身的整理並且思維、觀察箇中法義,像是:Atom、Evernote、mind、Joplin、Typora,同時也測試過Notion等Cloud Note,但是這些軟體在面對大量的數據內容時,像是一百萬以上的文字,往往在建立、編輯、搜尋時,速度上會顯出延遲性。而最近幾個月使用的Obsidian(黑耀石),實際上應用起來有點類似Notepad++,但Obsidian是使用Markdown語法撰寫各種內容與結構。
Obsidian的概念主要來源於德國社會學家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的「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透過各種卡片盒與節點的概念串連各種數據與思維,而這樣的方式類似腦神經元的結構,串連整個大腦,對於有各種不同內容與數據需要將其串連與關連起來的人來說,特別適合,如果你同時擁有兩萬種以上的數據、概念、想法與需要編輯撰寫的程式碼內容的話。
一般閱讀、整理、記錄、撰寫各種內容如果是少量的話,那麼一般使用Evernote就夠用了。但是如果像是橫跨各種領域、並且想要將彼此關連性串連在一起,也許需要另外一種方式,我覺得Obsidian確實不錯。
圖片為大毗婆沙論其中幾卷,在左邊可以見到整個Obsidian的目錄,而中間欄位則可顯示內容與行號、下圖可以利用安裝外掛顯示mind,而右方則能顯示該內容的各種結構(像是書籍內容大綱)。
而又可以使用關連節點將所有在Obsidian的目錄內的內容(不論是撰寫、編輯、記錄、日記、雜記、程式碼)都能串連在一起,也能顯示當前內容頁面的節點關連性。
Obsidian主要是使用Markdown撰寫內容。
(Obsidian可於內容中顯示Mind心智圖)
(Obsidian可讓內容串連在一起)
當然,除了編輯與撰寫佛教論疏之外,也能在各種專業領域使用。
Niklas Luhmann訪談:
Markdown語法:
Obsidian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