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出身的 玄奘三藏,從印度帶回佛典,除了《大般若經》六百卷外,最重要的就是《瑜伽師地論》。佛學也是中華文化的一支,深入佛學,也等於弘揚中華文化,而不是徒具表相的膜拜、崇拜。佛教,從來不是講崇拜的宗教,而是一種讓人發智的實踐哲學。
《瑜伽師地論》校對與編輯、重新排版初步完成。總共為一百卷,大概九十六萬數千字的古文,花費三個月。趁著工作之餘的空檔,一個字、斷句、符號,逐步校對、編輯、排版。除了工作時間、生病、睡眠、飲食、出差兼旅遊外,都將時間花在此上。
大論為瑜伽行派重要的論書,淄洲沼奢黎於《成唯識論了義燈》認為瑜伽行派總有一本十支,分別為:
大乘百法明門論 略陳名數論 世親造
大乘五蘊論 粗釋體義論 世親造
顯揚聖教論 總苞眾義論 無著造
攝大乘論 廣苞大義論 無著造
大乘阿毗達摩雜集論 分別名數論 安慧雜糅
辯中邊論 離僻彰中論 彌勒造頌、世親造論
二十唯識論 摧破邪山論 世親造
三十唯識論 高建法幢論 世親造
大乘莊嚴經論 莊嚴體義論 彌勒造頌、世親造論
分別瑜伽論 攝散歸觀論 彌勒造
一本十支皆從大論分門攝取、或擷取精要、或立三境(性境、帶質、獨影境)、或總攝止觀,可知大論重要性。
另外,藏語系諸論也是多所擷取大論而成,諸如宗喀巴著論即是,現代人喜愛簡單明白的解釋,對於原本繁雜、難懂的原始論典,反而是置於案牘於不顧了。原本的大論本應該深入學習的,一般學子習氣所致,變成簡單易要的書籍成為自己的喜愛,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清末民初,韓清淨居士編著《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後由顧康年居士整理完成。歷經幾十年光陰,整理、重新排版者亦有,手上多種紙本可供參考,諸如先前的龍藏、大正藏、藏要、以及披尋記新文豐、佛陀教育基金會無為學舍本、與重要的刻經處木刻本,從二十多歲開始閱讀十多遍,想想,自己也應該親自下功夫才對。
因為閱讀是輸入、而編輯校對、撰寫為輸出,輸入多了,也得輸出。經由自身的思維、觀察、整理,對於大論也許能夠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與學習。
學佛,自己要受用才有幫助。
整理完了,覺得前面六十卷還須重頭到尾重新整理一次。
筆記二:
大論前面六十卷斷句、校對、編輯完成。
始又覺後面卷六十一到一百也需要重新斷句、校對、編輯才行。
完成後,或許會分成不同版本進行,大論現行的版本都沒有索引,只有科判,而科判則沿用韓清淨居士的版本。
另外,內學院的目錄做的最好,如有時間,應該可以做的更細一點。
現行的日本國譯大藏經,皆會在每本大藏經書後加上索引,方便學人學習、閱讀、查詢。不論是數位版、還是傳統紙本。不過日本的大藏經在斷句上,並沒有非常的下功夫,他們下功夫的重點在於對讀、找出原始來源的出處。
倘若能夠將內學院的目錄形式,加上索引那應該會更好。
前面兩張照片為自己下斷句、校對、編輯而成。後面兩張為新文豐與內學院的木刻本。
而現行大論批尋記的科判表,其實不方便學人當做索引關鍵字來學習,或許是事業相關,所以覺得關鍵字非常重要。
找到關鍵字、串連,更容易契入要理。
有時間再做索引吧。
{gallery}20181019:::0:2{/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