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更深沈的專注力

台灣書店內的日本佛教大系叢書,日本編輯了二十多年完成

晚上閱讀了大日本佛教全書中的《大乘法相宗名目》,為一千年左右的日本法師藏俊作品。

很久沒看紙本書了,用螢光筆做上了記號,在文字與文字間的關鍵字上。或許閱讀使人保持沉穩與專注、耐心與毅力,不為了什麼功名成就而閱讀,只是純粹的閱讀。一百多冊的全書,光是一本就需要深入多時,足見日本學者往昔之專注力,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許多網路的新聞不是過度無知、就是極為膚淺,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網路上閱讀者不需思考,直接瀏覽標題所致,然這也會產生許多問題,諸如:訊息來源是否真實?文章是否東抄西抄?或者修改他人文章而成?

 

這個時代需要更深沈的專注力,透過深度的閱讀,不僅能夠讓意識專注緣於文字上,也能透過整頁的句子去串連相關的句子,就成為一整頁的敘述,而每頁的敘述與每頁的敘述則成為了一本書的內容與價值。所謂的目錄、科判也僅是作為一本書的大綱,然沒有深入每個文字、每句、每段的文義,只是懂得大綱也沒什麼用處。

下午,連綿細雨,到公司靜坐。許多人過於強調氣脈的流動,導致靜坐產生諸多不必要的幻覺、與副作用。實際上,學習武術者或多或少都能了解內功之氣流動,而佛法靜坐者應當了知此等氣流著實無常,當以觀心為主,如以身、受、心、法四念處作為方法而靜坐。色身的舒展也確實必要,如鬆軟筋骨等關節伸展運動都能讓靜坐本身更容易達到禪坐的目的。但過於強調氣體的流動,就會造成危險,畢竟「氣」也是無常,既然有所對者,則為色法之一種,有許多人說氣為心之流動者,非也,若是心,則心能有大小轉移變化之動,現見無此作用,若有,則心之變化則有種種色彩展現,這裡所說的僅只是禪坐中單純的禪觀,並不是在說明相分、色境等意思。若按照唯識學說,一切色境都是心所變現,然需分明的是,此皆為相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