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企劃 / Website Planning
- 詳細內容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鑑真和上展,參月貳拾柒日展。 和上者,本為親教師義,因訛傳演變成為和尚,非也。《集成編》說:「第三重譯直譯者,一、直譯,如五印夾牒直來東夏譯者是。二、重譯,如經傳嶺北,樓蘭焉耆不解天竺言,且譯為胡語,如梵云鄔波陀耶,疏勒云鶻社,于闐云和尚,又天王梵云拘均羅,胡云毘沙門是。三、亦直亦重,如三藏直齎夾牒而來,路由胡國,或帶胡言,如覺明口誦曇無德律中有和尚等字者是也。云云。」
- 詳細內容
問:世間學者撰寫佛教經論等書是否能閱讀? 略:若是世俗學者撰寫佛教經論之義,乃在疏通法義、文獻等,加之彼等人於古德不隨意誹謗,亦能閱讀。 然彼等若未皈依佛教、受持五戒、菩薩戒等,則本身並未為佛教徒,閱讀彼等人著作雖然諸見詳細分明,然多半於未來走向徒增我見之路,閱之無益處。
- 詳細內容
答:此中依《中論》〈青目釋〉所說,識蘊因為色、聲、香、味、觸等,眼、耳、鼻、舌、身等而生,以眼等諸根了別有不同之緣故,於識蘊亦有分別差異。此識蘊為在於色、為在於眼、為在於中間?並無有決定義。 但於生已之後,識了別於法塵,識能了別此人,識能了別彼人,識就是如此了知此人,了知彼人而識為於彼人能知不同,於此二者難可分別了知。 例如眼識,耳識亦難可分別了知。以難可分別了知之緣故,或者說識蘊是一、或者說識蘊...
- 詳細內容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總共二百餘萬字,分成二十冊出版於世。《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為日本 日本横岳湛慧法師所著,內容為註解《成唯識論》、《成唯識論述記》,並廣引《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唐 大乘基師)、《成唯識論了義燈》(唐 淄洲惠沼,又為慧沼法師)、《成唯識論演祕》(唐 智周法師)、《成唯識論疏義演》(如理法師造)、《成唯識論義蘊》(唐 道邑法師)、《成唯識論太抄》(即成唯識論疏抄,北京靈泰法師撰...
- 詳細內容
《中論》(Mūlamadhyamaka-kārikā)為什公所翻漢語中觀根本論,而〈青目釋〉則為什公抉擇數十家註解《中論》之最後所翻依據。僧叡師於本論序文雖言:「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賓伽羅、秦說青目之所釋也。其人雖信解深法而辭不雅中,其中乖闕煩重者法師皆裁而裨之,於經通之理盡矣,文或左右未盡善也。」然亦能從中管窺一、二龍樹中觀。吉藏師說:「影公云凡數十家,河西云凡七十家。」影公,即是指曇影法師,...
- 詳細內容
孔廟,廟者,本為以祭祀祖宗之用,如:太、祖、家廟。於儒教則以祭祀先儒作為主祀。大成殿:大成至聖 孔子、復聖 顏子、述聖 子思子、宗聖 曾子、亞聖 孟子。崇聖祠:孔子五代祖肇聖王 木金父至宋理學家朱熹之父 朱松。東廡:穀梁赤至顏元。西廡:公孫僑至張伯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Load more...
All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