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與畫橫濱-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 Suzuki Nobuyuki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與日本儒墨堂株式會社,台灣虎之助數位科技有限公司社長 王穆提(Wang Muti)先生。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與日本儒墨堂株式會社,台灣虎之助數位科技有限公司社長 王穆提(Wang Muti)先生。

出生於日本東京建築世家、橫濱在住的73歲畫家 鈴木信之(Suzuki Nobuyuki),早期曾任職於日本東京都城市開發局(東京都都市整備局)、橫濱市役所。從小因為建築世家的關係,對於建築、特別是古蹟擁有情感。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與日本儒墨堂株式會社,台灣虎之助數位科技有限公司社長 王穆提(Wang Muti)先生。

 

他說道自己出生的年代生活的非常辛苦,73歲的年齡,應當是日本戰後時代重建日本的時刻,他們當時都抱持著工作賺錢必須要有勞動才是腳踏實地的工作。非常憂心現在的年輕藝術家,對於現場寫生的要求,以其崇敬的荷蘭畫家倫勃朗(林布蘭)作為準則。

「我都是需要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外出寫生。常常分次在不同的地方現場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一件作品最久需要兩三個月的期間。」鈴木先生說。

接著又說:「早期的日本畫家在創作時,手臂以懸空的姿勢來創作,避免接觸到畫紙,我也是這樣的。但是過了70歲後,體力大不如前了。」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精神抖擻的說出其藝術創作的理念與對年輕藝術家的期許。


「現在年輕一代的藝術家,都習慣於以輕鬆的方式創作,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採用攝影的方式回到工作室來創作。如果一個藝術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有感動,怎麼叫做創作?頂多只是照片畫罷了。」

「那麼,下雨天的時候不創作嗎?」王社長問道。

「我崇敬於倫勃朗(林布蘭),創作需要有光才能顯現出建築物的影與立體感。我的創作都是以最基本的技術來創作出橫濱古蹟建築物的美。」

「現在東京都的建築物都被破壞了,許多古蹟也沒了,很可惜。我想這也是世界各地的首都面臨到的問題。」

「中國的廟宇與日本的不同,你仔細觀察一下,中國的廟宇兩旁都是往上長、日本的神社卻是向下的,這代表中華民族是與自然爭、用非常拚命的精神來跟大自然搏鬥,但是日本的神社卻與自然結合、強調柔和的表現手法。當然,一般民間所居住的房子都差不多。不論是與自然搏鬥、還是融入到了自然,都沒有對錯,只是文化不同罷了。」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與日本儒墨堂株式會社,台灣虎之助數位科技有限公司社長 王穆提(Wang Muti)先生。

 

「現在歐美的藝術家也很少在現場寫生了,至於日本的藝術家呢?好像也是如此。寫生,代表的是創作的熱情、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大自然所賦予的感動。現在的日本藝術家不是被中國畫派影響、就是學習歐美。這是很可惜的,我覺得不論出生在哪裡,像是出生在中國大陸、或者台灣、還是日本,都必須對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驕傲,以自己出生的文化為榮才對,這樣才能讓生命被感動。」每個地方的藝術家其實也不用去國外學習、去模仿人家那一套,那只是模仿而不是創作,著名的哲學家愛默生就提到了最重要的文化乃是來自於在地的文化。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的作品「橫濱開港紀念館」。

 

「橫濱是日本開國第一個城市,所以擁有許多豐富的資源、謙虛的向世界學習,同時也保留了許多古蹟,像是橫濱開港紀念館、橫濱海岸教會、舊橫濱正金銀行本店 本館、山手十番館等古蹟都是流傳下來很久的,我想透過創作來讓世界更瞭解橫濱的文化。」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與日本儒墨堂株式會社,台灣虎之助數位科技有限公司社長 王穆提(Wang Muti)先生。

 

「日本畫家有一個特性就是獨創性,不只是單純的模仿、對於自己創新的部分也有一定的獨創性。一位畫家必須要有獨創性才能稱作畫家,畫其眼睛所見的並且能夠以在地化創作感動生命才是畫家。」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侃侃而談了兩個多小時,73歲的高齡依然以現場寫生作為其創作藝術的源頭。

 

個展前言:

我認為街道、城市需要有繪畫。它不應該是用相機記錄下來的,而應該是創造者得到感動後,畫下的作品。創作這種都市風景畫,我認為是在呼吸時代氣息的同時,盡自己的所能做的事情而已。--與生機勃勃的時代共生--


「自橫濱開港以來,在文化上會被認為一直都是走在時代的最前頭,對於熱愛東京的人士來說,希望東京能夠向橫濱學習。

信之 2017.9.4」



日本畫家 鈴木 信之(Suzuki Nobuyuki)先生線上作品集:
{gallery}Suzuki-Hiroyuki/artworks:::0:2{/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