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樂坊簡介】 本樂坊之成立,主要是受到了戴培德老師及張繼青老師(應文建會於2000年舉辦之第六屆崑曲傳習計劃來台教學)的鼓勵而組成的,團員包括第一屆至第六屆崑曲傳習計劃之學員及大專院校愛好崑曲之教授們。
楊靜江,字澄波,堂號靜修軒,1944年生,台灣台北人。書法師事李普同、王靜芝、孔依平教授;國畫師事李奇茂、歐豪年、江明賢、王南雄教授。 美國國家大學藝術碩士,北京師大首屆書法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國際女書畫家協會理事長、台北市中華兒童書法教育推展協會榮譽理事長、中華民國書學會副理事長、台灣書法學會副理事長等。榮獲韓國亞細亞美術賞大奬、台灣中國文藝協會第58屆美術創作獎書法類文藝奬章、第24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奬書藝奬奬章、首屆中華全球華人企業慈善皇后等。
黃秋燕 HUANG CHIU-YEN 1961出生台灣雲林北港 1969舉家北遷定居 1981復興商工
撰文|陳奇相(藝術家、藝評家) 「如果你愛祂夠深,祂會將祂的許多奥秘告訴你。」 藝術家 陳志良的水墨西拉雅明確指出母親所應許之地的美麗、震盪及神性,走入台灣斯土斯民的山水地理環境景緻中探秘尋境,在「愛」裡以其宏觀視野吐納土地之獨特性與主體性,意圖窺探在地精神偉大的實在,對斯土斯民的關懷與對話,在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下闢創出「台灣山水」。
我的流金歲月–黃秋燕 水彩 油畫個展作者:黃秋燕展覽簡介:文/曾學彥(節錄) 女人與風景,向來是藝術家獨好的描繪題材; 而女性藝術家畫女人,除了追求美感以外,更有潛藏於眼底的心理意識, 是女性的自我覺察、是對他者的同理心,又或是加入對環境的移情。 黃秋燕自2000年起,先後師事兩位知名畫家楊永福與冉茂芹。 發展繪畫技巧之餘,同時探索女性的外在形象以至心理狀態,呈現黃秋燕在習畫過程中,對生命的開展所抱持的信心。
林仁傑生平履歷 1948出生於台灣雲林西螺鎮。家中有四個姐姐二個哥哥。父母務農維生,每天種田、賣菜、賣水果,勉強支撐全家生活開銷,但每到學校開學時就常四處籌錢繳學雜費。 1952西螺大橋完工時,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當時全台灣最長的橋樑,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橋」。1953年1月28日通車典禮後,與父親步行走過大,留下深刻印象。
吳智勇Wu Jhih Yong1983年出生於臺灣臺北,16歲進入復興商工繪畫組,展開繪畫創作之途。於2002年進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就讀,逐於2010年考取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並於同年進入復興商工繪畫組擔任美術教師一職,2014年轉職於臺中市嘉陽高中擔任繪畫總召老師,2016年創立臺北市私立亞霏美術技藝補習班,2019年創立新竹市私立亞霏美術技藝補習班。
〈繼而工畫於山水,落筆驚世而不苟名於時〉《詹昭倫八十五回顧展》,台灣台北,2020年1月
藝術家廖國禎專文《台灣技師報》第1440期,賞析「淡水河畔夕陽,荷池畔穗花棋盤腳」-油畫作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