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禪身心空寂之辨別〉

〈海之島〉,水墨設色紙本,60x300公分。
〈海之島〉,水墨設色紙本,60x300公分。

有學人問:「之前靜坐時,常常沒辦法坐得住,好像旁邊都有人在說話、或者身體會有各種癢出現、還有身體控制不住的感覺,後來就不靜坐了。」

「可能是你之前常跑宮廟的關係,因為許多宮廟都祭拜鬼神,所以人家跟著來,對於鬼神,因為他們有福報所以才被人祭祀,但是不應當追求這樣的境界,再怎麼有福報,也是無法解脫。這時候,應當多念佛回向給她們,回向自己所恨的人、恨自己的人、自己所愛的人、愛自己的人,希望他們都能證解脫果、發菩提心。」

 

天台智者大師說辨邪偽禪發相,如《修禪》云:「 行者若發如上諸禪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搔動,或時身重如物鎮壓,或時身輕欲飛,或時如縛,或時逶迤垂熟,或時煎寒,或時壯熱,或見種種諸異境界,或時其心闇蔽,或時起諸惡覺,或時念外散亂諸雜善事,或時歡喜躁動,或時憂愁悲思,或時惡觸,身毛驚豎,或時大樂昏醉。如是種種邪法,與禪俱發,名為邪偽。

此之邪定,若人愛著,即與九十五種鬼神法相應,多好失心顛狂。或時諸鬼神等知人念著其法,即加勢力,令發諸邪定邪智辯才神通惑動世人。凡愚見者,謂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內心顛倒,專行鬼法惑亂世間。是人命終,永不值佛,還墮鬼神道中。若坐時多行惡法,即墮地獄。行者修止觀時,若證如是等禪,有此諸邪偽相,當即卻之。云何卻之?若知虛誑,正心不受不著,即當謝滅,應用正觀破之,即當滅矣。」

「若邪偽不止,日後多與鬼趣有情相應。所以說:『或時諸鬼神等知人念著其法,即加勢力,令發諸邪定邪智辯才神通惑動世人。』許多扶乩或者修邪定者,通常透過『被附身』而說一些世間上無法得知的事情,一般俗人就以為對方是菩薩降臨,實際上是鬼趣有情,只不過有些神通而已。因為世俗有情有貪愛,所以往往就親附對方而無法出離,被附身的人,也以為自己就是菩薩的代言者,許多新興宗教就是如此。」

如何辨別靜坐時身心柔軟的真正禪發相?如大師說:「 行者若於坐中發諸禪時,無有如上所說諸邪法等,隨一一禪發時,即覺與定相應,空明清淨,內心喜悅,憺然快樂,無有覆蓋,善心開發,信敬增長,智鑒分明,身心柔軟,微妙虛寂,厭患世間,無為無欲,出入自在,是為正禪發相。譬如與惡人共事,恒相觸惱;若與善人共事,久見其美。分別邪、正二種禪發之相亦復如是。」

學人問:「難怪,之前跟朋友去參觀三太子的宮廟,結果在現場就被附身了,自己的意識無法控制住,後來感覺全身虛脫,我這麼強壯的人,竟然無法控制被附身,後來常常作夢時,夢到三太子帶我去一些都沒有去過的地方,諸如宮廟、山海之地,還有一次在夢中指示我要去殺一個給人家搶劫的鬼。」

《顯揚》云:「問:夢中見故,應是歸依。答:欲想所見,或實不實。又復覺時,何不現見?雖於夢中少見實相,此亦欲想所作。又眾緣現前,令處夢者少有所見,此亦多虛。」

云何為害?《成唯識論》云:「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謂有害者,逼惱他故。此亦瞋恚一分為體,離瞋無別害相、用故。 」於有情所無悲愍者,大論又說此害心所能於於滅、道二諦起損害,何以故?無悲愍故無能修四聖諦,不觀眾生苦故有害心。

「鬼趣有情雖然有些福報勝過人趣,但以殺止殺,不是很可憐?不如用其他方法感化鬼趣有情,諸如施餓鬼焰口等都是一種比較善巧的方式。你還想要繼續殺嗎?從人趣殺到鬼趣?」

學人問:「我不想了,那些都是惡業。現在我都會每天坐禪一小時,常常身體空掉、之前都有雜念,但現在幾乎沒什麼雜念,感覺心(意識)很專注,之前還出現各種境界,像是看到海、天空、星星、月亮,在靜坐的時候。」

「色身消失那是未至定,看到那些境界也不要去執取,避免產生幻覺。可以嘗試產生淨念,就像你想著往生的母親一樣,那種想念的念,轉成對自己有緣的佛菩薩的念。」

要如何辨別所修得之未至定是否為正定?《修禪》後又云息道善根發相:「 行者善修止觀故,身心調適,妄念止息,因是自覺其心漸漸入定,發於欲界及未到地等定,身心泯然空寂,定心安隱,於此定中都不見有身心相貌。於後或經一坐、二坐,乃至一日、二日,一月、二月,將息不得,不退不失,即於定中忽覺身心運動,八觸而發者,所謂覺身痛、痒、冷、煖、輕、重、澀、滑等。當觸發時,身心安定,虛微悅豫,快樂清淨,不可為喻,是為知息道根本禪定善根發相。行者或於欲界未到地中,忽然覺息出、入、長、短,遍身毛孔皆悉虛疏,即以心眼見身內三十六物,猶如開倉見諸麻、豆等,心大驚喜,寂靜安快,是為隨息特勝善根發相。」大師前說欲界及未到地等定之禪定相,後末言修得十六特勝相。

《修禪》對治定中細心修止觀云:「 所謂行者先用止觀對破麤亂,亂心既息,即得入定,定心細故,覺身空寂,受於快樂,或利便心發,能以細心取於偏邪之理。若不知定心止息虛誑,必生貪著;若生貪著,執以為實。若知虛誑不實,即愛、見二煩惱不起,是為修止。雖復修止,若心猶著愛、見結業不息,爾時應當修觀,觀於定中細心。若不見定中細心,即不執著定見;若不執著定見,則愛、見煩惱業悉皆摧滅,是名修觀。此則略說對治定中細心修止觀相。分別止觀方法並同於前,但以破定見微細之失為異也。」

學人問:「要怎麼想啊?我不會呀。」

「不要想得很複雜,其實就是把憶想的想轉成對自己有緣的佛菩薩的想念即可,其實就是想跟念心所不斷相續,但是其實也有包含五遍行跟五別境,這個日後再說,現在先做這個。」

學人問:「可是我想這些會有相關的佛像出現耶。」

「要修靜坐之前,最好先懺悔,懺悔過去、現在一切惡業,不論是多微細的惡,諸如戲弄他人等,令彼等生惱害心。都需要懺悔,否則,學會坐禪並無意義。《成唯識論》說二十隨煩惱,如問答:『問:云何為覆?答:於自作罪,恐失利譽,隱藏為性,能障不覆,悔惱為業。謂覆罪者,後必悔惱,不安隱故。』懺悔能對治覆心所。主要還是由於癡,才有覆藏己罪之意圖。」

「沒有關係,不論有相、還是無有相,主要的還是要產生那個相續不斷的淨念,你跟我說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修止的關係,所以雜念越來越少,但也會產生問題,就像是靜坐之後,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想要趨靜避吵,對不對?」

學人問:「對呀,我現在就是這樣。看到小孩晚上都在看八點檔,裡面的電視都演的很暴力、很不好,聲音又很吵。」

「以後其實最好培養成日常生活除了坐姿之外,也能在走路、送餐點、以及陪家人看電視之中訓練出淨念不斷的定力,透過對所緣境不斷轉換的關係,依然能夠保持淨念不斷。」

學人問:「這樣很難耶,我覺得還是會有帶佛菩薩的像啊,很難只是變成一種淨念。」

「這個需要每天不斷練習,我以前每天坐禪、拜佛大概有五、六個小時。約莫幾個月就可以成就了。現在雖然有退步,但想提起念佛的淨念還是可以的。其實禪定的功力有沒有進步,觀看自己日常的習氣有沒有伏就能知道一二,許多人在靜坐中感覺很棒,進入到各種境界上,特別是很深細的部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習氣依然還是很重,因為他們沒有把禪定的功夫應用在現實上,其實沒什麼幫助。」

學人問:「好像這樣比較好,我也感覺到自己沒有靜坐時,雖然不像以前的脾氣那樣暴躁,但是小孩有時候真的太吵了,我也忍不太住而生氣。尤其現在大的還會看抖音,學裡面的影片內容,我都沒看,但是看到她一直在學裡面的東西,我感覺很不好。」

「吸收許多不是善業的內容,依然會記住在第八識內,因為薰習成為種子,種子日後再現行。另外,可以閱讀天台智者大師的《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以及《瑜伽師地論》,這兩部論疏特別詳細了說明禪定的各種現象,尤其是《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另外像是《六妙法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禪門章》也需要閱讀學習。」

隔日。

學人問:「我覺得念佛這個方法真的好,不過我現在對往生的母親比較淡薄了,靜坐時都會想到北港武德宮請的武財神,我用憶想武財神的這個念自然轉成憶想觀世音菩薩的念想,不過還是有形象,背後有半月的觀世音菩薩,從沒有見過的。」

如何是念佛善根發相?如大師又說:「 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身心空寂,忽然憶念諸佛功德相好不可思議,所有十力、無畏、不共、三昧、解脫等法不可思議,神通變化、無礙說法廣利眾生不可思議,如是等無量功德不可思議。作是念時,即發愛敬心生,三昧開發,身心快樂,清淨安隱,無諸惡相。從禪定起,身體輕利,自覺功德巍巍,人所愛敬,是為念佛三昧善根發相。復次,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身心澄淨,或發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世間可厭、食不淨相、死離盡想,念佛、法、僧、戒、捨、天,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空、無相、無作、六度諸波羅蜜、神通變化等一切法門發相,是中應廣分別。」

「水月觀音,你可以在網路上搜尋與自己有緣的菩薩圖像,往後靜坐之前看幾秒該相,然後靜坐時專門憶想水月觀音的念,每天練習。日常生活中也練習。」

學人問:「那我之前在北港武德宮請的武財神怎麼辦?要還給宮廟嗎?還是?」

「不用,要感謝他帶給你善緣,畢竟他雖然算是鬼趣,現在中國也因為文革的關係,原本山東祭祀玄壇真君趙公明的武財神廟宇也已經被毀盡,既然到了台灣,與你有緣,也需要感恩他。廣結善緣,但不追求鬼趣福報與神通,那不究竟。」

 20231201

(圖片作品說明:〈海之島〉,水墨設色紙本,60x30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