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日變得冷了。
早晨起來買了早餐,麵線、煎餃、煎包,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如果賣早點的老闆沒出門營業,我們也會起了煩惱。
回台灣後,麵線老闆停業了十天以上,終於在今日等到,詢問之下,原來是開刀治療疾病,老闆年紀大了,依然出來賣麵線,這樣也好,老了也不會痴呆,許多人退休後,沒有自己的生活,逐漸的身體、心靈都呈現痴呆樣、也真正得了痴呆症。
我們也不明白工作是在忙碌什麼?縱使有了計畫、短程、中程、遠程的計畫,也趕不上生命的變化。而生命的變化,即是無常,有了無常,我們才能精進的讓生命活的更加燦爛,倘若是常,則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努力即可獲得,因為是常故。
意識於《成唯識論》中說:「意識常現起,除生無想天,及無心二定、睡眠與悶絶。」也就是說一般異生有情在睡眠、昏迷悶絕的時空裡頭,是沒有意識的,那麼,沒有意識,這個我們所執著的我在哪裡?依照《大乘百法明門論解》卷1:「心法者,總有六義:一、集起名心,唯屬第八,集諸種子,起現行故。二、積集名心,屬前七轉識能熏,積集諸法種故;或集起屬前七轉現行共集,熏起種故;或積集名心,屬於第八含藏,積集諸法種故。三、緣慮名心,俱能緣慮自分境故。四、或名為識,了別義故。五、或名為意,等無間故。六、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識,斯皆心分也。」
成就凡聖的關鍵抉擇就在於六識,也不單指意識而已,同時也包含了眼、耳、鼻、舌、身、意識六種心識,有人說,心識只有一種,如果只有一種,何故功能性不同?只不過一般人能觀察到自己的意識,因為意識與一切受相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那麼,如果只有一種心識,眼識為什麼不能了別一切法?眼識唯能了別色塵。意識能了別一切法,故又別為「法識」。能了為見分、而意識所分別的法為相分,並不是說有另外一種特別的了知性的作用就叫做了別。
那麼,意識與幾種煩惱相應?《成唯識論》卷六說:「此十煩惱,何識相應?藏識全無。末那有四。意識具十。五識唯三。謂貪瞋痴。無分別故。由稱量等,起慢等故。」也就是說異生有情之意識具備了十種煩惱,即為即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十種。這也是為什麼異生有情煩惱眾多而無法成聖之故,當然也跟有漏種子有關,於此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