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文盲也能修行

與法友談論到名言種的問題,對方認為只有文字方能攝入到名言種。

我回答說:「那麼,文盲是否就無法無漏種子熏長了呢?當然不是。佛法應當是平等的,圖像也能攝入名言種,而相、名、分別的現行即是名言種現行。」又,例如同樣說中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的不同,無漏種熏長是否會對其中一種中文有什麼優劣呢?當然不會,皆為名言。又,不會說中文者,是否就無法讓無漏種熏長呢?當然不是了。

圖像當然能攝入名言,如觀四大、六大、乃至觀佛三昧等都是一種圖像,那麼,無漏種是否不能熏長呢?如果不能,何必需要修增上心學?僅只修增上慧學即可。

 

離開台北,許多城市幾乎都有除了中國第一代新住民外,也有許多東南亞國籍者,有些人自己開店創業,提供當地同樣語言、文化的移工來消費,倘若僅只是以中文來溝通,是否會產生隔閡?當然會,但最重要的隔閡在於溝通上的態度。所以,語言文字都溝通僅限於懂得相同語言者,而相同語言者又有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不同的對該文字的解讀與背後的意義。

唯識宗依照《瑜伽師地論》立五種種性,然學者們並沒有注意到窺基法師在《成唯識論述記》中提到:「此論正是一乘所攝;三乘之中,菩薩乘攝;五乘之內,第一乘收。」而窺基、慧沼等師也提到了理性佛性眾生皆有,然行性佛性則眾生不定有,何以故?五種性故。這也是類似現代的適性教育一樣,不見得所有人都得當老闆一樣,如果每一個人都是老闆,那麼,一家企業則無法營運,當然需要不同的技術者共同參與才能成為一家企業真正的核心運作模式。

有人說要取消學校讓學生學其父母的母語,諸如:越南語、印尼語、菲律賓語等。實在是無智,僅只是學中文、英文這樣的教育會讓未來的年輕人更有競爭力嗎?當然不會。這些學生連自己父母的母語都不能學,他們如何產生在地文化的多元共鳴?這就好像你自己移民到歐美、日本國家,當地的官員卻禁止你的小孩在學校、社會團體中說你的母語一樣,根本上就是一種歧視。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歧視,缺少的是同理心。

只要離開台北,你就能在許多城市見到東南亞移工、或者新住民自己創業開設的店面,像是販售東南亞食品,如:印尼、越南、泰國等國家的食品,他們在這裡消費,有時候並不是消費,而是購買一種文化共鳴感,或者是一種思鄉的感受。而這些進出口產品,同樣的也能增加台灣稅收的多元性,為什麼不好?我自己在日本也會在台灣物產店或者中國物產店購買台灣或者中國的食品,所購買的產品當然會比台灣或者中國還昂貴許多,然而,如同我前面所說,我能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一些政客卻無法理解他們的想法,因為他們的思想過時、他們心中是歧視這些人的,就如在歐美日本被歧視一樣。

歧視有兩種:一種是你自己的言行被歧視。一種是當地人對你不了解,就很主觀的歧視你。我相信,這些主張消除台灣新住民父母的母語者,他們的小孩在歐美國家生活、工作,也不想讓他們受到被歧視。當然有些人不願意融入當地社會中,而有種種的隔閡與誤解。

回到上文,文盲是否就無法讓自身無漏種熏長?當然不是。如果是,那麼,佛法本身就會變成一種歧視的教義,佛陀也不必說四姓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