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MOMAT 系列!
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藏品展的特點。 首先是它的規模。 這是日本最大的收藏展之一,展出了自 1952 年博物館開館以來通過活動收集的 13,000 多件藏品中的約 200 件作品。 共有 12 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小主題,是日本唯一一個可以讓您追溯從 19 世紀末到現在的日本現當代藝術流向的展覽。
那麼,在本屆展會的眾多展品中,我們只向大家展示其中的兩個亮點。 首先,在 4 樓的 2-4 號房間,今年是 1923 年關東大地震 100 週年。
此外,在 3 樓的 7-9 號房間,我們將邀請慶祝其 100 歲生日的攝影師尾辻清治。 乙辻在戰後不久以其前衛的作品而受到關注,作為作家和教育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將連同與他密切相關的藝術作品一起介紹。
請盡情享受吧。
* 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的作品將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今年將展出的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的作品如下。
原田直次郎 騎龍観音 1890年 護國寺收藏 委託作品|1號室
Ryusei Kishida,道路、堤防和柵欄(Kiritoshi 素描),1915 年 | 房間 1
Tsune Nakamura,Eroshenko 先生的雕像,1920 年 | 房間 1
關於展會
-展覽會構成
4F
1-5室 1880s-1940s 明治中期至昭和初期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在位於博物館頂層的休息空間,我們設置了Bertoia椅子,堪稱椅子設計的傑作。 請在明亮的窗邊放鬆。 從大窗戶可以將皇居的綠意和丸之內的建築盡收眼底。
「資訊角」
為紀念開館70週年,我們對展覽角進行了翻新,展示了回顧MOMAT歷史的年表和相關資料。 除了與博物館發展相關的事件外,年表還包括顯示藏品數量和參觀者數量的圖表。 同時,我們將恢復使用館藏搜索系統。
1室 Hirake Modern
隨著明治時代的開始和新國家的建設,日本人開始接觸到風起雲湧的西方藝術。 經過大浪的激盪,20世紀開始出現了無數的個體和個體的表現形式,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形態。 現在,我們可以說現代性是一個個人的時代。
1907 年,文部省美術展(Bunten)成立,目的是創造一種國家指定的藝術來平息這些無數人的泡沫。 本館藏品以本次展覽開展年份為準。 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從我們的藏品中挑選了代表關東大地震(1923 年)之前的 20 世紀初各個方面的傑作。 有試圖將西方表達與近代以前的傳統表達聯繫起來的,有試圖將西方技法化為血肉的,也有完全開放個人表達的。 請看一看激起浪潮的日本近代黎明。
2室 1923年關東大地震100年後的美術
今年是關東大地震發生100週年。 1923年9月1日11時58分,相模灣沿岸發生7.9級特大地震,波及關東地區。 週六,前一天晚上的暴雨已經停了,刮起了大風,上野公園的竹之台展覽館從第 10 屆復興展和尼卡展的第一天早上開始就熙熙攘攘。 就在藝術家們聚集的時候,突然發生了劇烈的震動,展覽隨即取消。 展覽館雖然沒有倒塌,但似乎所有場館都慘不忍睹,雕塑從基座上掉落,破碎散落,畫作傾斜,畫框扭曲。 一位參觀過尼卡展的人回憶說,“這就像在旋轉著看一幅立方體的畫。” 從10月開始在大阪舉辦兩次展覽,收集完好無損的作品,之後在法政大學舉辦復興展,在京都和福岡巡迴舉辦Nika展。 在這裡,我們介紹了當時在這些展覽中展出的博物館藏品。
3室:關東大地震災後100年與重建
近200萬人受災,10萬人死亡或失踪,10萬間房屋全毀,21萬間房屋被燒毀。 在一個沒有電視或互聯網的時代,藝術家們使用畫筆和相機來記錄破壞。 最終,他們恢復了展覽活動,為難民居住的棚屋提出了設計方案,為新城鎮的發展提出了建議,並描繪了重建的狀態,使他們以各種方式參與到重建中來。 關於關東大地震對藝術的影響,藝術評論家拓海英夫後來寫道: “就像達達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誕生一樣,關東大地震造成的破壞是各種達達主義傾向的結果。 簇生 它變成了適合的土壤 前衛藝術運動在震後精神動盪時期迅速蓬勃發展。” 地震前就已經出現的前衛藝術運動因地震而加速。
4室:關東大地震 100 年後:社會的扭曲
通過震後重建,現代城市文化得到發展,但社會扭曲逐漸顯現。 地震發生時當局和民團表現出的兇殘行為引發了對該制度的批評,投身於無政府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藝術家最終轉向了無產階級藝術。 他們中有不少是大正時期新興藝術運動的一部分,如未來主義藝術協會、Action、Mavo、第一作家聯盟(DSD),以及三家合二為一的三家作家參與其中。 1929年成立“日本無產階級美術家聯盟”,1928年至1932年舉辦以工人示威罷工為主題的“無產階級美術大展”,當時的工廠職場,會發表很多作品。 他們的表現形式跨越廣泛的流派,不僅包括繪畫和雕塑,還包括版畫、海報、戲劇、漫畫和出版物。 然而,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在1934年因修改《治安維護法》和警察的鎮壓而告一段落。
5室:可能成為某種東西的形狀
結合以模仿自然形態的建築而聞名的高迪的展覽,這個房間介紹了具有生物形態圖像的作品,這些作品在抽象的同時提醒我們植物、生物和人類形態。 生物形態一詞於 1930 年代開始在藝術領域使用,表明抽象藝術中出現非幾何表達的趨勢。 它被應用於超現實主義繪畫和雕塑的有機形式,尤其是瓊·米羅、讓(漢斯)阿爾普和亞歷山大·考爾德。 這種趨勢也由岡本太郎和寺田正明等日本超現實主義者發展起來。 漂浮在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無數的形態似乎在不斷變化。 它們也是在他的作品中嘗試“抽象”和“具象”共存的形式,或者是對不受這種框架約束的圖像的探索。
3F
6室:1920-1940年代的繪畫:以具象繪畫為主
1920年前後到1940年代,是戰亂不斷、戰亂不斷的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有藝術家重新回到自己的立場,去追尋自己應該追求什麼樣的表達方式。
其中之一就是創造“日本畫”的運動,不以模仿西方而告終,同時與尊重傳統和回歸日本等時代潮流重疊。 例如,梅原龍三郎積極使用礦物顏料這種傳統藝術材料來襯托色彩。 坂本漢次郎通過運用淡淡的色彩和對色調的精細控制,描繪了一匹從背景中悄然出現的馬,傳達了一種將主體與周圍自然統一捕捉的東方自然觀。
另一方面,松本俊介以透明的色面和黑色的線條描繪了一個似乎反映出自己孤獨內心世界的寧靜世界,而他自己則在黑暗的背景下凝重地望著遠方。肖像畫中,可見畫家即使在戰時時代的壓迫下也不忘自我的決心。
7室:“實驗”和“協作”小辻誠司100週年(一)
大辻清治是戰後不久就因其先鋒派作品而受到關注的攝影師,後來作為攝影作家和教育家而備受矚目。 為紀念乙辻誕辰100週年,本屆藏品展將用三個房間介紹乙辻深耕戰後藝術的部分足跡。
第一個房間名為“實驗”和“合作”,重點關注兩組藝術家,即 Jikken Kobo 和 Graphic Group,Otsuji 在 1950 年代參與其中。 Jikken Kobo 於 1951 年由聚集在詩人兼評論家 Shuzo Takiguchi 周圍的年輕藝術家、音樂家和其他藝術家創立,開展實驗性和跨流派活動,例如共同製作舞台作品。 大辻從1953年開始參與實研工房的活動,負責各種攝影工作。
同年,乙辻也參與了圖形組的組建。 這群由平面設計師、畫家、攝影師等共同策劃、製作展覽和出版物的團體不斷擴大。
8室:具體與物質 乙辻誠司100週年(二)
從 1956 年開始,大辻清志受委託創作了數年的藝術新潮,並參與了許多與藝術相關的攝影項目。 在這個房間裡,我們將重點介紹乙辻拍攝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
秉承“具體地表明我們的思想是自由的”理念的具體派藝術協會對當代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 Otsuji 以關西地區為基地,為 1956 年在東京舉辦的第二屆具體藝術展拍攝的照片捕捉了這些藝術家不受現有藝術框架束縛的自由精神。
1970 年的第 10 屆日本國際藝術展(東京雙年展)Man and Matter 是一次重要的展覽,介紹了後來被稱為 Mono-ha 的藝術家以及當代國際趨勢。 Otsuji 從展覽作品中拍攝了這個展覽。 乙辻以超現實主義的物體理念為出發點,是一位關注“事物”存在的攝影師。 在以乙辻的照片為補充線的戰後藝術發展中,出現了對“事物/物質”的探索譜系。
9室:上原2丁目 生誕100年大辻清司(3)
“我正在嘗試的是看看我腦海中對攝影的看法與我實際拍攝照片的方式是否有任何區別。”
這是1975年在朝日相機連載的《乙辻清志實驗室》第一集中尾辻清治寫的一段話。 每場都是他自己的照片和文字,他以自己為主體,探索照片中捕捉到了什麼,沒有捕捉到什麼,傳達給觀看照片的其他人的是什麼,沒有傳達給其他人,再一一考慮。 . 該系列以對家中辦公桌上“東西”照片的沉思開始,以記錄房屋如何被拆除重建結束。 除了委託作品外,很少設定主題並自己外出拍攝的乙辻,在他長期居住的上原的家中及周邊拍攝了他的許多作品。 . 在這個名為“上原二丁目”的特輯結束的房間裡,我們將重點關注乙辻對熟悉的環境的獨特凝視。
10室:新品&特展|池田翔園《回歸之路》1
池田松園(1886-1917),本名榊原百合子,因師從水野俊方(1866-1908)而得名,以日式畫家植村松園(1875-1949)命名。 ). 給了一個數字。 在文天,他從第 1 屆到第 4 屆連續獲得三等獎,超越了同門弟子 Kiyokata Kaburagi(1878-1972)和後來成為她丈夫的 Terukata Ikeda(1883-1921),成為明星。 她的作品以故事為基礎的浪漫主義,戀愛中女人的夢幻神情,以及作品中悲愴的氣息,深受當時女性的推崇。
2022 年新購入的《回歸之路》是 1915 年(大正 4 年)第 9 次文天時在一間屋子裡只收集了美畫的所謂“美畫室”中展出的作品。 發佈時是六面板折疊屏,現在左邊兩個風扇已經沒了,是四面板折疊屏。 不過好在芭蕉園特有的甜美女性形象魅力沒有被劇透。 這次,配合“Kaeriji”的揭幕,我們將介紹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集,重點是日本繪畫和工藝品。
10室:新品&特別展|池田翔園《歸途》2
2022 年新購入的《回歸之路》是 1915 年(大正 4 年)第 9 次文天時在一間屋子裡只收集了美畫的所謂“美畫室”中展出的作品。 承接上一期,這次我們要為大家介紹一些女畫家的作品以及本次的“Kaeriji”,以及作為美人畫和芭蕉園深耕的藝術家們的作品。
2F
11室:視覺迷宮
高迪聖家堂的受難立面設有由雕塑家 Josep Maria Subirax 用石頭雕刻而成的迷宮。 眾所周知,迷宮存在於大多數古代文化中,而在西方的中世紀,迷宮被安裝在教堂的入口處,作為一個人向上帝推進生活的象徵。 最初,迷宮是通往中心的單一路徑,但在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分支迷宮,使人迷失方向。 迷宮的迷宮讓全世界的人都為之著迷。 許多迷宮也出現在藝術作品中,包括 Mauritz Escher。 在這裡,從描繪迷宮的作品到具有迷宮結構的繪畫,收集了讓人進入迷宮的作品。
12室:視覺迷宮
從前面的房間繼續,這個房間還介紹了迷宮般的繪畫、雕塑和影像作品,這些作品會讓你越看越著迷。 這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並不重要。 他描繪特定物體的作品通過創造一種虛構的品質來吸引觀眾,這種虛構的品質只能通過繪畫、通過關注細節或通過組合不同的物體來實現。 另一方面,在抽像作品中,藝術家的觀念、製作過程、手部動作等多種元素交織在一起,刺激著我們的視覺。 這不僅適用於繪畫,也適用於雕塑和視頻。 除了形狀、顏色、構圖等空間元素外,創作時間和觀看時間也可能是迷宮的重要元素。 在沒有出口的迷宮中,盡情地迷失,細細品味作品的每一個角落。
13室:(4號展廳)災難前後
本季的 MOMAT 系列以 100 年前的關東大地震為主題,位於 4 樓。 在最後一個房間,我們展示了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前後創作的作品。 當你將它們並排放置時,你可以看到現代鮮豔色彩的共性,以及從個人內心表達到社會趣味的流動。。
某次重大災難的經歷在我們內部被記住為一個截面。 比如我看川口達男的《DARK BOX 2009》,裡面有黑暗,就會想起《那時候》之前的氣氛,或者加藤泉畫的臉上,讓人聯想到倒塌的風景。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與地震有關,但我希望這將是一個機會,讓我認為觀眾的變化會改變作品的觀看方式,而不是作品隨著時代而變化。 小房間裡陳列著三好幸三和鹽田德子地震前後的一對照片。 如果可能,請嘗試在不先看字幕的情況下觀看。
開催概要
國立近代美術館東京收藏館(4F-2F)
2023年5月23日(火)~9月10日(日)
10:00~17:00(週五週六10:00~20:00)
閉館前 30 分鐘入場
週一(7月17日開放)、7月18日週二
東京国立近代美術館
日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藏品展MOMAT Collection:
(現場拍攝 / 內容翻譯:RUMOTAN 儒墨堂)
相關展覽與交流:
【參展申請】2025年 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展-〈第81回現代藝術家展〉(81回現展)
日本現代美術家協會(現展)《神奈川支部21號》會刊繁體中文版
日本現代美術家協會(現展)《神奈川支部20號》會刊繁體中文版
【超過400名專業藝術家】日本現代美術家協會・台灣連絡所〈現展台灣〉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預告】2024日本《第56回神奈川現展》將於日本橫濱第一座美術館-日本橫濱市民畫廊60週年紀念展覽
《台灣日本國際交流展》日本國立東京都美術館展-〈日本第十二回東京現展〉:RUMOTAN儒墨堂 王穆提社長(左)與日本現展 前田敦子先生(右)。
王穆提社長與廖義銘教授父女、神奈川分部部長渋谷直人、日本現展會友阿部聖巳
王穆提社長與日本現展現任會長橫田瑛子女士、日本現展前任會長田中敏夫、日本現展事務局局長渡邊泰史、日本現展審查員石川進先生等
王穆提社長與現展現任會長橫田瑛子女士、現展前任會長田中敏夫、現展事務局局長渡邊泰史、現展審查員石川進
王穆提社長與日本現展(日本現代美術家協會)茨城分部長 佐野幸子女士等合影
《台灣日本國際交流展》【展覽現場】日本國立東京都美術館展-〈日本第十二回東京現展〉
王穆提社長與日本現展(現代美術家協會)審查員、神奈川支部長 及川秋星先生
王穆提社長與微生物的宇宙-日本現代美術家協會 現展審查員 及川 秋星
日本橫濱三年展 橫濱トリエンナーレ: ヨコハマトリエンナーレ2017 系列報導:日本儒墨堂株式會社主辦華麗實存-台灣新美術展入選單位與串連會場
日本橫濱三年展 橫濱トリエンナーレ: ヨコハマトリエンナーレ2017 系列報導:刊登儒墨堂株式會社主辦華麗實存-台灣新美術展,協辦橫濱美術館與戶塚Sakura Plaza新聞
日本橫濱三年展 橫濱トリエンナーレ: ヨコハマトリエンナーレ2017 系列報導:活動宣傳於日本橫濱關內、櫻木町站
日本橫濱三年展 橫濱トリエンナーレ: ヨコハマトリエンナーレ2017 系列報導:橫濱美術館與橫濱港未來線活動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