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專欄 / President's Column
王穆提社長隨筆:永生
後來發現醫療團體不論是大型的醫院或者診所,所到之處泰半皆為老齡者,不是獨自一人到來、就是夫妻結伴前往,老齡者的子女似乎難以見到。 或許是眾生喜愛接近生而畏懼老病死,你能在百貨公司、娛樂場所等處看見年輕夫妻帶著小孩同遊,卻難以見到他們帶著老邁的父母一起同遊,或許是忙吧,又或許是老齡者不願意讓小孩為他們付出與做犧牲,但實際上,是眾生本然的畏懼、恐懼生命的老化與死亡。
王穆提社長隨筆:更深沈的專注力
晚上閱讀了大日本佛教全書中的《大乘法相宗名目》,為一千年左右的日本法師藏俊作品。 很久沒看紙本書了,用螢光筆做上了記號,在文字與文字間的關鍵字上。或許閱讀使人保持沉穩與專注、耐心與毅力,不為了什麼功名成就而閱讀,只是純粹的閱讀。一百多冊的全書,光是一本就需要深入多時,足見日本學者往昔之專注力,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許多網路的新聞不是過度無知、就是極為膚淺,目的也只是為了方便網路上閱讀者不需思考,直接瀏覽標題所致,然這也會產生許多問題,諸如:訊息來源是否真實?文章是否東抄西抄?或者修改他人文章而成?
王穆提社長隨筆:台灣的日常
到達高雄左營高鐵,走出出口左轉、延著手扶梯下去,準備搭乘到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巴士。 沒想到,已經有許多遊客要搭乘該巴士,排隊到我時,已經滿了。旁邊喲呵著計程車司機問我要不要搭計程車?只要湊滿了六個人,包括司機就能成行。後方依序為日本人、美國人、以及印尼人,司機因為不會說英文,請我幫忙詢問他們與告知他們如果要等巴士,需要再等一小時。 「日本人?」我說著。 對方驚訝的神情直覺不可思議,二十多歲的他以為我也是日本人。 「我是台灣人,這車次的巴士已經滿員了。」 「一人一百台幣,我們可以一起共享計程車,願意嗎?巴士雖然是一個人七十元,但是下一班車還要等一小時才會到達,不如我們一起共享計程車吧?好嗎?」我詢問著,彼此自然而然成為一圈聽著我說著這些。其實,我是很不喜歡與人共乘計程車,然而,在中國許多奇妙的經驗,讓我養成了拓展視野的心胸,或許也能吸收到不同的文化差異。
王穆提社長隨筆:文盲也能修行
與法友談論到名言種的問題,對方認為只有文字方能攝入到名言種。 我回答說:「那麼,文盲是否就無法無漏種子熏長了呢?當然不是。佛法應當是平等的,圖像也能攝入名言種,而相、名、分別的現行即是名言種現行。」又,例如同樣說中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的不同,無漏種熏長是否會對其中一種中文有什麼優劣呢?當然不會,皆為名言。又,不會說中文者,是否就無法讓無漏種熏長呢?當然不是了。 圖像當然能攝入名言,如觀四大、六大、乃至觀佛三昧等都是一種圖像,那麼,無漏種是否不能熏長呢?如果不能,何必需要修增上心學?僅只修增上慧學即可。
王穆提社長隨筆:老北京的台灣人
來到北京工作的台灣人大概有兩類:一者、認為北京未來會有改變,所以先卡位。二者、在台灣混不下去,所以只能前往異地工作。 兩種人各有不同的性格特質,第一者、對於未來充滿了願景,願意投注自己的生命與人生在異地發展。而第二者呢?大多數多屬於自身沒什麼實力,所以用一些條件作為交換,不管是否願意去數落自己的同胞、或者睜眼說瞎話,他們都願意。
王穆提社長隨筆:信仰,融入生活
台北龍山寺,向來是歐美日韓旅客於台北文化苦旅必到之處。 離開學校後,回到台北,時常與親教師上課,每個星期上的課程為成唯識論,那時候,我們用的版本為中國的金陵刻經處的木刻版本,我自己則另外於台北新文豐購買了日本佛教大系成唯識論三箇疏,該書原出版來源係出位於日本東京文京區,由第二代接班,後來因為數位化與盜版嚴重化而倒閉(看其網站似乎又重新經營了)。 課程中的法師,台大畢業,看到我於新文豐購買成唯識論三箇疏後,也去圖書館影印成書,其實這並不是很好,畢竟對於版權上也有問題,然法師每月單金甚少,每日騎著摩托車前往華梵上博士課程,記得她曾說過自己出家因緣,是大學時期接觸了佛法,而後想要學佛,回到家裡跟父親說她想要學佛。結果這位從小到大沒被打過的女子,因為想要學佛,父親以為她要出家,就狠狠的往她臉上甩一巴掌,直接把她打昏,醒來後,氣得離家出走,當然後來也有回家。
王穆提社長隨筆:日本職場性騷擾
他們利用其職權對外國打工者進行了性騷擾。 與其說是性騷擾,倒不如說是部分菲律賓打工者在日本為了能夠輕鬆工作,而有意無意的讓日本主管偷吃豆腐一下,更甚者主動讓日本主管對其上下其手。這在台灣簡直不可思議。至少台灣目前政府與民間企業、非營利組織都會做監督的工作。
王穆提社長隨筆:沒有教養,再怎麼修行也無用處。
教養,是一般人皆需具備的禮儀與態度。 沒有教養,再怎麼修行也無用處。 何以故?所謂教、養者,依佛法三科義入教、修正逆養習氣者是也。若無教養,則令人覺學佛無益處,人人見你如此沒教養,怎麼會對佛法有信心呢? 再者,諸人入佛寺、參與共修,目的帶點功利主義,帶點這般我入佛寺培植福德,然出佛寺後,於眾人前後則原形畢露,其所讀經論與己受用無關,經論是經論、我是我。雖持戒、受戒亦無多大益處,教、養者,不入心也。
王穆提社長隨筆:講講日本
這裡說的為以東京都、神奈川縣等關東區為主的事情。 最近日本橫濱京急線於神奈川新站發生電車與卡車追撞,卡車司機當場死亡,而電車上的乘客也有幾人受傷,看了電視畫面,許多人一下車馬上就跑了,並沒有去想到還有人在車上,不論是女人、還是小孩。如果發生在台灣,我想在電車上的人,縱使遇到這樣的情況,大部分的人也會在下車後,接送還在車上的乘客,直到安全為止,雖然電車上有一節車廂冒煙,但是並不會引起爆炸。
王穆提社長隨筆:館山隨記
X Japan的Yoshiki出生於此,千葉縣館山市。 車上的司機說著,非常自豪,以前在東京旅行社工作的時候,經常往返台灣各地城市,如台北、九份、台中、高雄、花蓮、新竹等地,他拿出一張單子給我,是館山市九月份的祭典。 「每年我們這裡都會舉辦祭典,大家一起慶祝。」 日本在地的城市,通常計程車司機兼負著推展在地文化的工作,一般都是自發性的,我曾經收過關於城市改造、湖泊地圖、整個城市的交通與各種景點的介紹宣傳單,而且幾乎都是如出一轍的由計程車司機自動發送給我。日本在地文化做的非常優秀,而且幾乎在地的長者對於自己所處的城市感到自豪。
王穆提社長隨筆:我見與心識
羽田機場非常美麗的日本畫連屏。 先前寫道投胎是門技術活,多數受苦的人並不是自己願意也是自己願意的轉生到這個地球,而出生於不同的國家、城市,則又有不同的身份,這些身份僅只代表自己在今生所轉世所得到的一種標籤。 但是,有些人特別在乎這樣的標籤,或者隨著政客、媒體操作,而不願意從多方面的角度去沈澱自己的心靈、觀察這個世界。 凡夫位是否能觀察到第八識,與如何比量觀察第七識、第六識,與我見又有什麼關係? 第八識唯有初地菩薩方能觀之,其他人說不用初地就能觀察第八識,皆是虛妄想像。我見,俱生、分別,六七二識皆有。末那識(第七識)《三十頌‧第六頌》云:「四煩惱常俱 謂我癡我見 並我慢我愛...
王穆提社長隨筆:瑜伽燄口,又為施食
瑜伽燄口,又為施食,施予鬼趣有情故。依照法本為唐朝開元三大士 不空三藏所翻譯《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作為儀軌。 不空三藏曾隨著其師金剛智到洛陽,並於廣福寺受說一切有部石戒壇比丘戒。而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的遺骨則葬於洛陽龍門,距離龍門石窟不遠處。 台灣於盂蘭盆節的佛教徒,一般會前往佛寺參與瑜伽燄口法會,時間都在農曆七月十五日左右,稱為「孝順月」、「吉祥月」或者「慈悲月」,除超渡歷代祖先外,嬰靈、往生動物都能一一超渡。
王穆提社長隨筆:如愚所分別,外境實皆無
週一泡湯日。 許久未在台灣台北泡湯,幾十年的眼疾因度數上千度,時來會眼痛,此即無常,苦,然觀察此苦為我、我所否?縱使觀察此苦非我、我所,是否依然眼不會痛?當然不是。 此泉與日本玉川溫泉水質相同,為世界上絕無僅二的溫泉,只有台北與日本秋田田澤湖擁有此泉,幾年前到過田澤湖,不過為冬天,整片田澤湖被大雪覆蓋,幾無人跡。可以從東京搭乘東北新幹線到盛岡站,再轉搭公車巴士到達田澤湖。
王穆提社長隨筆:關於大乘是佛說、南傳菩薩道以及唯識法義與淨土的關係
意識於婆沙雖然也有說明到無漏的部份,然意識所生身者,依照彌勒所說當為第八識所生身,意識並不能生身,意識於昏迷、夢、正死位並不現行。 然《金剛仙論》依照 玄奘三藏所傳...
王穆提社長隨筆:基本功
「大慧!俱生身見,以普觀察自他之身,受等四蘊無色相故,色由大種而得生故,是諸大種互相因故,色不集故,如是觀已,明見有無即時捨離;捨身見故貪則不生,是名身見相。」 日本消防隊的救援,從警鳴開始不到三分鐘就到達現場,所有設備不到五分鐘全部安置好,包括一張移動床。 平時的訓練對於危機處理機制非常重要,日常看似簡單無趣的練習,往往決定了細節。
王穆提社長隨筆:家族的沒落是忘記文化傳承
台灣清末日初時期,一般大戶人家行一夫二妻正偏二房,此為我曾二祖母,氣質出眾,如理平和分擔家務。 當時有相機之士紳並不多,現代有手機可拍攝,然這種素樸的感受已然少矣。
王穆提社長隨筆:能所雙泯與見道
一、法師將見道位當成能所雙泯,而能所雙泯並不是見道位的「相」。基本上,僅只是修禪定者得禪那的功夫,而非見道。 二、其對唯識宗認識有問題,唯心或者說超越唯心,僅只是唯識宗所說:攝境從識體,即一切法皆是唯識。也僅是世間道理爾。 三、要證得念佛三昧沒這麼複雜,只有一個重點,你的念頭隨時都能生起淨念相繼的念,有佛號等,也僅是入門。 四、觀佛色身作為念佛法門,不是廣論說的最深,而是觀佛三昧海經典,實際上廣論僅只是依照大論作一個大綱而已,沒說太多深細的法義。...
王穆提社長隨筆:文化即生活
1970年代,台灣,外公。 不難看出穿著打扮的方式偏向日本式風格穿西裝外,頭戴帽子、頸圍絲巾,似乎是當時台灣男士們流行的穿著? 手提客家文化藤蔓製成的籃子,在台灣當時70-80年代,除了一些特定產品諸如漁產品外,主要也依靠製造藤蔓類各種製品外銷到日本。日本現在藤蔓類的製品也是頗為昂貴。 小時候的玩伴似乎許多是隨著蔣介石到台灣的軍官、軍人在台灣所生的子女,早期稱為外省二代,台語叫做:挖醒應吶。記得一位小學同學的爸爸是從山東到台灣的,他每天專門騎著腳踏車沿街叫賣山東饅頭,我們這幾位小兔仔子到他家時,他的爸爸一定給我們吃山東饅頭,好吃極了,實在是無法比擬的美味。
王穆提社長隨筆: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
若無發出離心,則一切六度皆為欲貪所求。而發菩提心者,四智菩提,即是唯識相。空性正見,二空真如法性唯識性義。 夜晚,靜坐數小時。收攝身心,調養色身外,主要的還是專心一緣,觀諸苦蘊。何謂苦蘊?於世間上種種名、利、相皆是苦蘊,為苦所集而成苦蘊。為什麼是苦?於此生種種愛、恨、無常、痛苦諸想、諸受。所以世間人學會演戲、兩舌、離間語,乃至造神。 意識形態導致人類造神運動,而無明與非理性的思考,讓大眾盲從於各種世間活動,事業也要造神、政治也要造神、宗教也要造神,因為無明。
王穆提社長隨筆:略論對等自由
所謂對等自由即是我於此同時同地建立若言論自由一宗原則,於彼所亦是如此建立一宗原則。 如我建立一言論自由,此言論自由可隨己見解批判思考與判斷社會現象而做發表於我時、我地所屬之媒體等而能享受此言論自由權。於彼等來於我所亦能如此建立此言論自由權。 此中,建立共相者,即是雙方皆是建立此一言論自由權宗上,若無,則不能。若彼等自宗並未建立言論自由權者而要求我宗當共許此言論自由權,則彼等自宗自所毀壞,何以故?彼等未共許自宗建立言論自由權故。既然彼等自宗自未建立言論自由權者,則當建立未許言論自由權,而非要令我宗共許彼等言論自由權故。
王穆提社長隨筆:豬仔與戒律思考
幾十年以前的台灣非常窮困,天然資源豐富,但沒有提煉的技術,對於當時要改善整個家庭生活的台灣人也沒用。 阿月,六十多歲,從小他們家族多人,幾個人穿著木屐由台灣南部搬遷到台北居住,為了給兄弟姊妹有學費能夠上學,阿月的母親在家裡後院眷養了幾隻豬仔,雖說是後院,其實不大,僅能眷養六、七隻小豬仔,一年養兩批,一到六月一批、七到十二月一批,以應付七、八位小孩上學的學費。本土台灣人是沒什麼特權可供使用的,在當時。 這一養也養到他們長大成人。阿月從小由於母親重男輕女的緣故,只能上到小學畢業為止,雖然她比他台南一中畢業到台大的先生還懂如何發展事業、在聰明這一點,整個家族是無庸置疑的排名前茅,但在台灣當時的重男輕女的環境下,小學畢業後的職場就職,幾乎都是當時女性普遍現象。
王穆提社長隨筆:我與他者
平等性智源於佛教最後的法輪,解深密經所說三自性三無性理。有些學者認為此經並沒有提出八識心王的說法,實際上於初品後即是。 並不是說,非得要有相同的名詞出現才能表義,如果是的話,那麼,大毗婆沙論提到種子說,是否與唯識教理所說都相同?婆沙師的種子說在於有漏法上說。而唯識教理除有漏種外,另外建立本有與始起,與無漏種。 許多研究唯識學者,不論正反方,都專注於阿賴耶識,殊不知,依附於阿賴耶識但屬性不同的無漏種才是唯識學所謂的如來藏學與佛性義,佛性也分三類說。
王穆提社長隨筆:五月二十四日,值得所有為了生命而思辨人生為何的人慶祝
他從當兵的單位:三軍總醫院跳了下去,五樓,想了結自己的此生。 他的母親打來電話,說現在在醫院。我趕了過去,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在學校時,他喜歡種玫瑰花,愛花如痴的他也在自己家裡陽台種玫瑰花,對於一個十多歲的男子來說,喜歡玫瑰花到這種程度,也能了解到他的性向。下課時,當時一開始搭乘校車回家,而他總是會跟我一起下車,雖然他家的距離並不是與我相同的站。就這樣,默默的走在我後頭。 我也知道他的性向,但予以尊重。他種了花,長成熟了,就會不定時的送給同學,同學也知道他的性向,有些人會間接的取笑他,他也不以為意。當時性格嚴肅、沈默寡言的我,好像也受到同志朋友歡迎,到現在也是如此,因為我不隨意批判他人的喜好,我只批判盲從、不思辨的價值觀。
王穆提社長隨筆:思辨的正信
佛學、佛法,皆是讓人參透生命的哲學,或者說修行,修斷生命的惡行,超越生命本質的苦。 只不過,許多人利用這樣的方式,而傳授他自己根本都不信受的價值觀。收費有幾種:高額課程費用,諸如一年高達六十萬台幣以上。隨喜贊助一百萬雕刻觀世音菩薩像、或者其他佛教聖像。再者,即是種種的法會,用種種名稱的經懺以作為募資的方式,一次二十萬、三十萬的捐贈,不具名也可。 再轉投資到其他產業,諸如國際軍事產業、專注國際急遽發生戰爭的地區投資戰爭財等,以獲取利益。再將資金轉成其他數位貨幣形式,或者開曼群島等。
王穆提社長隨筆:一知半解者,最容易產生曲解
近人多所引用天台、唯識今學義,然多引用天台者破天台、引用唯識今學者破唯識今學,又或教授天台以破唯識、教授唯識以破天台,我以為不妥。 七住、十住等心不退雖諸經皆有說明,然為天台智者大師最早闡述,雖義與彼等所說不同,然彼等所建立義皆多為引用天台宗實際創始者智者大師所說。 而近人學唯識今學者,以為玄奘、窺基二師等人否定天台智者大師說、甚或舊譯所言,然奘、基二師與智者皆為善擇諸法,如智者辨南北地論師、攝論師謬見,窺基法師於《雜集論述記》多所引用舊譯名相,諸如:初、二、三、四禪,彼人說舊說四禪義多所錯謬,然善解因明、對法論之窺基法師亦多建立,究竟是彼正抑或基師義正?也有人說天台智者言論為憑空想像,然,智者大師亦深入阿毗達摩,在當時,已經翻譯了許多論書,智者大師諸書皆多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