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一法師出生
日本法相宗德一法師為西元760年出生,藤原仲麻呂的第十一個小孩,又稱徳溢、得一,藤原仲麻呂本為聖武天皇皇后光明皇后信任,而後又為孝謙天皇得力助手,孝謙天皇為日本女天皇,根據《扶桑略記》:「亥廿七日,天皇孝謙相率太上聖武天皇皇太后光明子,行幸於東大寺。請五千僧禮佛。是日,八幡大神拜東大寺。百官諸氏人等咸會,作種種樂。同日,詔:「施東大寺封四千戶,奴百人、婢百人。」或記云:「大佛開眼導師,婆羅門僧菩薩。云云。」為憲記曰:「東大寺供養之日,行基菩薩、良弁、菩薩、佛誓、伏見老翁等,或從天竺來,或垂跡於我朝,皆以來集,助成御願。」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孝謙女天皇皆為佛教徒。
與最澄、空海大師之論議
德一法師自幼寄託於東大寺,後隨興福寺修圓僧都學法相唯識學。據《本朝高僧傳》說:「門弟繁興,常修杜多,厭惡僧侶華麗奢侈,自身則麻衣藿食,怡然自居,為常州筑波山第一祖。」從奈良時代時代到平安時代前期的佛教法相宗之弘揚,在堅定的信念下,德一大師並未屈服於平安新都的壓力,而是毫不猶豫地與最澄之間的三一權實爭論討論對教義的懷疑,又對受委託傳教的空海公然表示懷疑提出密教疑義的,在當時只有德一大師。其專心致志的精神至今仍遺傳在會津,這些事蹟於日本佛教史眾所周知。
在天台最澄《守護國界章》中引用了德一所寫的萬葉假名,其中包括平安時代初期在皇室中央使用過的上代特殊仮名遣,保存得很好,因此可以認為是在皇室中央接受了教育。
對真言宗之批駁
空海在弘仁6年(815年)左右,將弟子康守派往東國,委託德一、廣智抄寫經典。當時,空海寫給德一法師的抬頭為「陸奧徳一菩薩」的信(《高野雜筆集》,上卷所收),於該文章中寫道:「德一菩薩如戒珠冰珠,智海泓澄,離開斗藪之京,搖著錫往東......」,可以看出,這期間,德一法師都在陸奧國(今日本福島縣、宮城縣、岩手縣、青森縣、秋田縣東北的鹿角市與小坂町)。
現存有《真言宗未決文》。該書主要針對真言宗提出十一個問難,如:結集者疑、經處疑、即身成佛疑、五智疑、 決定二乘疑、開示悟入疑、菩薩十地疑、梵字疑、毘盧舍那佛疑、經卷數疑、鐵塔疑。空海得知天台宗祖師最澄前往東國傳教的消息後,派遣弟子康守等尋求真言宗傳教的協助。那封信上兩次都寫著「德一菩薩」,十分禮貌。作者在第二年寫了《真言宗未決文》,闡述了對真言宗的疑問(第11條)。空海似乎覺得有道理,委託他抄寫密教經典。對於最重要的第十一條「鐵塔疑」,天長元(八二四)年曾以《秘密曼茶羅教付法伝》作答。
如即身成佛疑,即說:「今眞言行人能從凡入佛位者亦超十地菩薩境界,亦眞言行人三行爲因即身成佛。一者、行願。二者、勝義。三者、三摩地。今疑,此有二失:一、行不具失。二、闕慈悲失。
所言行不具失者,凡菩薩雖無量行,總攝六度,四攝悉盡。今眞言行人所修因行雖列三名,而總是觀行,此止觀行於六度中唯靜慮波羅蜜多,非餘五度,爾則唯行一度不行餘五,全闕四攝,闕行成佛此則不可也。
闕慈悲失者,凡諸菩薩慈悲爲母,方便爲父,具受五生(《瑜伽》四十八云:一、除災生。二、隨類生。三、大勢生。四、増上生。五、最後生。除災生者,諸飢劫受大魚身等。隨類生者,人等衆類中受其類身等。大勢生者,富貴自在種族中受其身等。増上生者,十五果等。最後生者,成正覺身。久輪轉生死,恒誓我度一切衆生皆令入無餘涅槃。而眞言行人遺棄衆生自先成佛,慈悲何有?亦何二乘自利行?」
與最澄三一權實爭論
而撰寫《佛性抄》開始了與最澄多年書信法義之爭議,引發了三一權實際爭議。最澄著力反駁「照權實鏡」。而後德一法師幼著述《中邊義鏡》、《慧日羽足》,論難最澄。最澄則又寫了《守護國界章》著力反駁。德一法師又寫了《遮異見章》破《守護國界章》。最澄則又著《通六九證破比量文》、《決權實論》予以反駁。最澄著《法華秀句》後,德一法師還著有《法華肝心》、《法華權文》、《義鏡要略》和《通破四教章》等予以批駁。最後,最澄在比叡山中道院去世,享年56歲/滿54歲,三一權實爭論由此而結束。
遺留全身舍利
德一法師最終歿於陸奧慧日寺(今日本福島縣磐梯町),該寺在應永的大火中被燒燬,又於天正17年(1589年)伊達政宗侵略會津時化為灰燼。據說在明治2年的神佛分離時期,一度被廢棄的寺廟,剩下的堂宇子院大部分都被破壞。《本朝高僧傳》又說德一法師:「歿後全身不壞而留全身舍利。時人多稱德一大師、或德一菩薩。」著作以法華、中邊、唯識等,兼破他宗等文。
現在日本於2009年開拓了猪苗代塩川線位於慧日寺遺址的車站,暱稱「德一的故鄉」。
(圖片說明:台灣托缽之比丘尼老法師,隨喜捐一二,法師隨即贈予橘子一粒,僧物本不能收,然法師多所要求而收下,隨即將此橘轉贈家人。老法師為花蓮祥德寺僧,該寺僧人往昔多半以三步一拜、默誦地藏菩薩聖號之方式環島台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