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關於佛陀教育基金會《成唯識論述記》(新標併科文)內文更動之幾點釐清

佛陀教育基金會參酌本會《成唯識論述記》新編,另外加上科判而成《成唯識論述記》(新標併科文),彼版本之內文有隨意更動之處,有幾點需要釐清:

一、如《成唯識論述記》卷三末根據諸藏版本應當為:「論:豈斥他過,己義便成?述曰:第三、外人反云。論主遭難,不能出理,而行返質︰豈斥他過,己義便成?下第四、答。」

而該會版本《成唯識論述記》(新標併科文)則將「下第四、答。」更動順序,排到下句論文內,如:「論:若不摧邪,難以顯正。下第四答。此論主答。黑山既傾,白日斯現,故須破也。」

 

二、另外,該版本也將《成唯識論述記》內之「論」、「述曰」予以刪除,實在不妥。

三、慈恩基師根據大遍覺三藏玄奘法師傳授《成唯識論》而成之《成唯識論述記》,若刪除予以標明《成唯識論》「論」之文字、《成唯識論述記》「述曰」之文字,則學子當難以適從,雖用不同字體大小分別「論」、「述曰」之不同,然根據往昔中國與日本藏經、乃至日本佛教大系花費二十餘年所整理之對讀本,以及本會所編輯之版本,皆予以尊重古德與法寶原文給予保留。刪除經論文字、以及隨意更動論文文句,著實不妥,盼望日後該會版本能予以返回原位以及補回藏經《成唯識論述記》原有之「論」、「述曰」之形式。

故《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云何故本論置曰字:「然俱舍論有歸敬頌及長行釋,並是世親菩薩之所製也。攝論唯有歸敬偈無長行釋,本釋兩論作者不同。今同攝論,又准俱舍論等。正宗頌前皆置頌曰之言,長行冠以論曰,今論亦同。頌之言不通長行,論通二種,今云論云亦無巨妨。自下牒文皆唯云論不加云字,諸論皆置曰字。」即知長行冠以論曰,不可隨編輯者意而刪之。

四、基師著作之特點多半採取「論」、「述曰」,如《唯識二十論述記》、《因明入正理論疏》等,同時基師所述、所記之論文多半也採取問答形式,有時述文之內文會按照接下來所當詮釋之論文於上方寫問、答等以作為提示學人下方文句乃此等形式,刪文者應當未注意到此形式而隨意刪除。

五、另外,檢閱諸版之時,發現北京 韓鏡清居士《成唯識論疏翼》也有另外之問題,韓鏡清居士將《成唯識論述記》內文有幾處予以刪除,此對古德實在不敬,既諸藏經所無刪,我等也應當不可刪之,如同樣語句,《成唯識論疏翼》關於「豈斥他過,己義便成」述記內文:「第三、外人返云。論主遭難,不能出理,而行返質︰「豈斥他過,己義便成」?」將「下第四、答」給予刪除,此等則同刪除經論原文,實在大過。

 

 

略結:

以上所舉雖僅一句,然上兩種版本亦有多處須修正。但凡若重新編輯、疏文、斷句、對讀整理或者詮釋經論者,務必且切莫隨意更動經論文句之位置,如顛倒經論文句上下位置,以及切莫刪除藏經原有之論文,否則將成大過,何過?無能生信之大過故。閱讀該會出版之版本務須檢擇比對藏經。由此亦能觀何故學唯識者,會誤解草木亦能成佛之說法,奘師等說無漏相分境,彼等卻能誤解成相分境之一切草木能與五趣有情相同而有成佛之可能性。

 

 

附錄:

http://www.cittamatrin.com/index.php/essay/580-text-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