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楚石梵琦

日本鎌倉天空中的大冠鷲,似乎與台灣淡水的大冠鷲有點相似。二十多年前在淡水讀書時,每每抬起天空總能看見大冠鷲自由的翱翔。許多人很羨慕數位遊民或者能夠到處出國的事業,其實數位遊民與到處搭飛機出國並不輕鬆,想像一下,如果你得常常搭乘飛機,花上八小時的搭乘交通與等待的時間,你應該就能明白並不輕鬆。

你得隨時習慣不同的旅館、飯店的床、以及學會自我成長與孤獨的相處,縱使到處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飛機航班或者徒步,都需要自己做好各種準備,這與在台灣從早到晚安穩的工作不同,沒什麼好羨慕的,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人生經驗。

 

特別是佛教徒又茹素者,不見得每座城市都有提供素食餐點,你不僅得要忍受著飢餓並且觀察自身對於段食的執取性,又能從其餘諸食上觀察到自身之執取,所以說,茹素為什麼能增強自身意志力,原因很簡單,假設有一百種料理,結果只剩下一種料理,而自身色身又十分飢餓,你還能忍受而不貪著其他段食,如何能不說是自身對於此等段食貪取之意志力?但這也不是說茹素者,意志力就特別堅定,也要觀其自身是否如理如法以及茹素之初發心為何?茹素之動機通常能驗證自身是否能長期茹素,若動機不對,一下就會被環境、惡知識所轉而不知。

楚石梵琦首和《天台三聖二和詩集》:「持齋猶不足,茹素太無厭。就筍煨糠火,生葱拌食鹽。麪同魚作臠,麩借肉為臉。妄想沈生死,都因為口甜。」楚石梵琦何許人也?太虛大師《佛法總學》云:「楚石梵琦禪師,亦是明初臨濟宗匠。自幼每日清晨修十法念佛,求生淨土;主持天甯時,築室西偏,專修淨業,默觀極樂依正莊嚴。作有〈西齋淨土詩〉,為後世所傳頌,被選入《淨土十要》。臨終時,對他的師兄噩曰:『我去矣』!噩曰:『子去何之』?曰:『西方』。曰:『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師振聲一喝而寂。」故知看似最為簡易行門,實際上最能看出行者之用心與否以及其底蘊。

所以人類最後變成農耕社會,也可能是大多數人習慣了在一個地方固定的營生所導致。其實這類的工作就與佛教托缽有點類似,捨棄不必要的身外之物,專心一致緣於一境,於此所緣觀察諸心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