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曾經閱讀過梭羅的「湖濱散記」、也瞭解到近代知名的哲學家維根斯坦為了創作其著作而將許多財產贈送給其他人,專心一人獨自居住於一陋屋數年。
日本秋田縣的田澤湖,回到台灣處理事務時,心中總是會現起這些經歷過的影像境界。
在前往田澤湖的路途中,搭乘的是一般JR。
許多的創作者為了創作而選擇獨處,不論他是否富貴或貧困。我曾經見過台灣素人畫家因為貧窮沒有錢,而在自己的床上擺上一張和式桌(或者木板)專心創作。我也曾經見過許多地處偏遠的藝術工作者不擅長與人社交,也沒有多餘的金錢、時間以及懂得攀榮富貴,許多不錯的作品被家人所嫌棄,以為不值一毛而隨意擺設、棄置於垃圾堆中,但創作者本身卻不放棄於創作。也見識過許多藝術工作者在市場上的操盤術,簡直比期貨、炒股票還精明。也認識許多大企業的老闆對於「創作」這一件事情比經營事業還開心,談起創作時,一直要你看他的作品,一直在講述他創作的故事與起源,有的也談起他的父母年輕時並不贊同他走向藝術之途而心中一直罣礙著自己的最愛(這似乎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遺憾,他也知道在藝術組織中人們敬畏他,是因為他口袋有多深、而不是為了他所創作的作品而讚嘆他,時而低頭苦惱、現在有了時間了,只想好好創作與填補年輕時的夢想),但談起他的事業時,卻只能皺起眉頭、面露負面能量,感覺活的很苦(這證明了財富只能買關於財富的東西,精神上的要自己去追尋、探索)。
人類是為了活出生命的意義而做工、而創作,金錢的累積只是附加價值。你可以說,創作,是為了證明自身存在的生命所延續的意義,作為治療自身內心的困境所展現出來的境界。
我發現優秀的創作者能夠出現不同凡響、充滿了生命力的作品,大概有幾種類型的人格特質:
. 不論每日多麼忙碌,一定要抽出時間創作、或者重複練習。
. 性格都普遍性的類似孩童般的傻氣與嘔氣(會像小孩般發脾氣,跟人賭氣)。
. 樂於提攜後輩、學生,上課時間會讓學生自由發揮、但是也會嚴厲指導。
. 縱使每個月只能花費三、五千台幣,也能持續支撐他的理想許多年。
. 能夠客觀評論作品的好壞在哪,不論對方的頭銜。
. 直接讓你看作品,不囉嗦。(邊看邊描繪他心中創作的歷程與經歷)
. 說話直接,得罪人與否與他無關,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如實語,不會顛三倒四。)
. 擅長獨處,與其說善於獨處,不如說為了創作不得不獨處、樂於獨處。
你說人格與創作作品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有人品才有畫品、有畫品才有精品。
在田澤湖與同樣台灣人的夫妻搭乘巴士,巴士上加上司機只有五個人,夫妻年紀約莫五十歲,男性留著飄逸的長發,頭髮已經明顯轉白,長相極像我認識的一個長輩,他手裡頭撫摸著單眼相機,然後拍照、然後在看著風景,不發一語,最後兩人在公園站下車,田澤湖的冬天,基本上你在路上不會看到一個人行走於路上,他們兩人直到我晚上回到車站時的路上一直沒有碰到,想必是在山上為了取景而夜拍,要到隔天早上才會出現於車站而回去吧。
伍爾芙說過創作者需要獨立的房間以供寫作,或者過這樣的生活,也是很不錯,回歸獨處的生活,才能隨時面對處於孤獨感時展現出來的種種心想而能不斷觀察著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