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方便說,成了究竟說

親鸞

方便說,成了究竟說。

親鸞,為日本淨土真宗實際創始者。

淨土真宗於現今日本信徒甚多,甚至分支分派。

其所主張的「惡人正機說」本僅只是為令當時從事獵人、漁夫、屠夫等從事殺生工作者得以生信決定往生淨土,而權方便說。

只不過,到了後來,有些人曲解其說法,形成關東地區「造惡無礙」而隨心所欲屠殺眾生。



方便說,成了究竟說。

他與其師父法然可說是悲劇人物,因其師建立專修念佛等「七箇條制誡」得罪當時奈良興福寺宗派,以及後來法然二徒度宮女出家,當時的後鳥羽上皇除令斬首二徒外,並剝奪法然、親鸞僧籍,法然被流放於今四國、親鸞則被流放於今新潟。

沒了僧籍,等同在家優婆塞,隨後親鸞創立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前,唯一能夠結婚、成家的僧人制度。說是僧人,其實已非僧人,是為俗人,既未能持出家律儀,亦同居家俗人。不過,在當時日本,確實上皇(天皇)制度確實影響了佛教的生存與信仰。

這或許也是日後造成日本佛教出家僧侶普遍皆能結婚、成家、甚至遊戲世間的另外一種詮釋延伸吧。

《瑜伽》卷十云:
「問:預流果,當言幾支已斷耶?

答:一切、一分;無全斷者。如預流果,如是一來果,亦爾。

問:不還果,當言幾支已斷耶?

答:欲界一切、色無色界、不定。

問:阿羅漢當言幾支已斷耶?
答:三界一切。」

學佛,律部經論亦需了解深入的,不能概以一人之言而說、而信,若是,則應改稱,而不應名學佛,聖人者,亦是人同分也,既有人同分之成家立業等世俗營利行為,必有欲貪未斷,欲貪諸苦既未斷盡,則未能稱佛,佛者,斷二障證二果也。縱使欲貪已盡,亦未可稱佛,倘若是佛,則必能宣說三藏十二部經論,或持律部一切律儀,現見未能,或可名為人同分所攝之聖人,卻不能稱為佛也。

《成唯識論》卷三云:
「此中所說阿羅漢者:通攝三乘無學果位。皆已永害煩惱賊故。應受世間妙供養故。永不復受分段生故。

云何知然?決擇分說:諸阿羅漢、獨覺、如來、皆不成就阿賴耶故。集論復說:若諸菩薩得菩提時,頓斷煩惱及所知障,成阿羅漢及如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