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集論》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要略記

《集論》云:『何因蘊唯有五?為顯五種我事故。謂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體事。何因界唯十八?由身具等能持過現六行受用性故。何因處唯十二?唯由身具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為生長門故。何故名「取蘊」?以取合故名為取蘊。何等為「取」?謂諸蘊中所有欲貪。何故欲貪說名為取?謂於未來現在諸蘊能引不捨故,希求未來染著現在欲貪名「取」。何故界處名有取法?應如蘊說。』

 

【略記】:
按《雜集論》所說顯現我種我事者,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是屬於「我所事」,而第五之彼所依止我自體事乃是「我相事」,我所的意思即是白話文所云「我的」之義,例如有情執著此某人之擁有物,為了擁有物而互相爭鬥不息,又如某人為我之丈夫,互相依戀而不知出離三界,又若此物為我所用,若人偷取者則生嗔恨心,妄以為此物為我所之意涵;而「我相」者,乃是有情虛妄別計有一實我自體;而此中所言身具我事者者,即是以表有情內、外色蘊為其所攝,有情妄執實有內、外諸色法為我所用故。然受用我事者,以表受蘊,何為「受蘊」?《瑜伽師地論》云:「云何受蘊?謂或順樂觸為緣諸受、或順苦觸為緣諸受、或順不苦不樂觸為緣諸受。復有六受身,則眼觸所生受,耳鼻舌身意觸所生受,總名受蘊。」亦即有情以諸六受身為實有我而為我所之實事,凡遇逆緣則感憂愁,遇了順受則感歡樂,而平時亦分別」妄取不可不樂受等無記受,以為不著苦、不著樂受者,當為真實覺受,殊不知亦同有為法所攝而不知;那麼,「彼所依止我自體事者」又是什麼意思?即是所謂的「識蘊」,有情多執識蘊為真實我,例如以為意識為自性我等見,又此為身具、受用、言說、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等所依我相事之義,《雜集論》云:「世間有情多於識蘊計執為我,於餘蘊計執我所。」即是此意。

十八界之意為有情妄取身具等我事,能持過去法、現在法等諸受用事,十二處之意為有情以為身具等我事能於未來六行繼續受用,而導致有漏法種不斷生長、薰習,以表「生長門」之意,那麼,何為「取蘊」?有情希冀未來未來、現在諸蘊而不捨離,以為可不斷受用,如廣欽老和尚云:「貪一根草都要輪迴。」若無欲貪不名為取,以有欲貪故名為取,又如行者貪求世俗法之功名利祿者,乃不知在於五取蘊受用、希求為我滿足希望之事,即表此人尚未斷除對五蘊之貪求,故名為「取」,即諸貪愛不棄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