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正性離生

煩惱不斷相續,是很正常的。

逐日觀察自身煩惱現行,仔細的去觀察、不去分析它的對與錯,只是以看風景般的思緒去觀察著,念起、念落、念起、念落......不斷的。

見諸學人喜談言空,卻不斷有,只奈生死大事無常一至,講了這般多的空話,又有何用處?自學佛以來,不喜愛那般落入只談空性之理,卻對於實際煩惱上降服之不確定者,總是有那般的索然無味。人是極度的交結於不理性與不感性的冷漠動物,然修學佛法之菩薩行者實在不當如此。對我來說,時時常懷感動之情來面對世間上苦痛之劇變,彷彿像是看著秋天的楓香逐漸的飄零、墜落般,而於法義修持上之理性思維,堅持擺脫對於崇拜精神性寄託的覺受,又是那般的冷峻若山峰。


大智度論云:「譬如券要終無失時,是佈施果因緣和合時便有。譬如樹得時節會,便有華葉果實若時節未至有因而無果,是佈施法,若以求道能與人道,何以故?結使滅名涅槃。當佈施時,諸煩惱薄故,能助涅槃。」

龍樹菩薩於此藉由實踐檀波羅密而娓娓道出須斷除結使者,方名為「涅槃」。學大乘者,瞭解到證得二空所顯真如者,方名為「契證法性」、「正性離生」,然未證得時,當須行何道?佈施無量有情尚且無此發心者,又怎麼可能棄捨對於世俗之貪愛利養?此論又云:「復次大人大心能大佈施,能自利己。小人小心不能益他,亦不自厚。復次譬如勇士見敵必期吞滅,智人慧心深得悟理,慳賊雖強亦能挫之必令如意,遇良福田值好時節(時應施之時也遇而不施是名失時)覺事應心能大佈施。」足見行檀波羅密之至要。

昔者不空見菩薩為師子王子時,曾發大願以自莊嚴,然後增火卒捨身命,而證菩薩念佛三昧,如今學人只愛說說一句佛號概括事理,若為菩薩轉世者,自當可說之,然今者,尚無一分自斷煩惱之修行氣分,又何能了知此「一句佛號概括事理。」之奧秘?寫寫文字倒是足以騙倒此娑婆有情,而成一代大師,然,自身藏識之習氣種子若未除之者,世俗空名又有何用?讀大集經明菩薩念佛三昧首決條件之資糧,若無佈施與棄捨慳貪之決心,菩提道上之修持,實在是與您無份,此是一切覺者所說,非我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