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尼泊爾的清明

日本長野展現場之一

多年前在日本長野舉辦展覽,美術館設計者為日本京都車站的設計人。中間是日本書法家池田先生,獲得日本天皇賞,右邊為台灣藝術家,去年已經往生。舉辦了許多次的日本交流展,鮮少有華人會客氣的讓我與對方的作品單獨合照,也只有她與少數人主動要我跟她的作品一起合照,除了宣傳用途的大合照之外,其他華人藝術家都沒有要我與他們的作品個別合照,這就是一個人的修養之處。我們曾經一起去尼泊爾山區學校捐助文具,回來後,我買了約莫三十台平板電腦,但是礙於電池法規問題,無法運送到尼泊爾,我隨後轉送給台北的佛教道場。而她則負責與台灣連鎖書店聯繫,隨後捐贈了幾個貨櫃的書籍給當地學校。

 

一般在日本,策展人地位很大,但華人性格多半不重視禮儀,遇到重要場合,每個人都要把別人擠弄走,見到這種情景,縱使生活了幾十年,但有些人性格依然沒有禮儀。就像你看到土包子進城,語言說的很溜,但生活禮儀似乎並不重視,不懂當地禮儀與文化,我也已經見怪不怪。

我也與她曾經為了佛教紀錄片電影而包下電影院的場次,邀請幾百位觀賞者來觀賞佛教電影,用一點錢讓更多人接觸佛法也很好。她的性格總是這麼鮮明,在尼泊爾時,她為了一些事情而與朋友發脾氣,覺得這些老闆級的朋友非常不合群,不能夠吃苦、喜歡抱怨尼泊爾當地的環境,而不去看尼泊爾當地的文化與文明。喜歡透過旅遊而放鬆人生旅程的她也常常分享一些照片,對於不了解她的人可能以為是在炫富,實際上沒什麼好炫富的,在幫助人之下,始終沒有公開發佈,這就是一個人的品德,幫助人不是為了什麼獎狀、名牌,有時候她的穿著過於簡樸或者說時常變化民俗風的服裝,而被一些三流畫廊的員工輕視,我曾建議她名片上可以印上公司職稱或者頭銜,戴上名貴的珠寶,這樣人才懂得尊敬妳,這就是世俗的社會,人們總是看人頭銜與配件,而不是看一個人的真實與純樸,此就是眾生的遍計所執的愚癡,於種種名而執著。

之所以稱「她」,是因為一個人活的真真實實並不需要過多的名稱來顯露真實,以第三人稱之稱呼,或許也是非真非假之境界,無境之境。適逢清明,我於心中遙悼她,一個活的真實的人,人們總是會不斷的紀念起。